产妇由于产后体内留有大量水分,或者是在生产分娩过程中或之后出血过多都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产妇在产后一周时间内,有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但是新妈妈们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属于生理性产后盗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种大量出汗的现象,也就是产后盗汗的持续时间过长,那么就需要引起产妇们的重视。因为与生理性产后盗汗不同,这就属于病理性产后盗汗,病理性产后盗汗需要通过饮食或按摩调理治疗。那么两种产后盗汗的症状具体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理性盗汗是产妇生产完之后身体多余水分的正常排出,往往最长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周。生理性盗汗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在数日后会自行好转。但在出汗时,毛孔张开,易受风寒,引起感冒。应注意要及时擦干汗液,注意皮肤清洁,如汗湿衣服要即行更换。
病理性产后盗汗是由于产后出血过多,血虚则阴虚,阴虚则生内热,热扰于内,卫阳外浮,故睡后大汗外泄。病理性产后盗汗的不同症状有:阴虚内热型,其症状是睡中汗出,醒后自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干舌燥,渴不思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血虚型,其症状是入夜即盗汗淋漓,气短神疲,肢体倦怠。久治不愈者,有可能引起筋脉失养而成痉,津液枯竭导致干血病,或阴液不固而亡阳。治宜益气养成阴,生津敛汗,避免苦寒过重,耗伤止气。
产妇在分娩之后常常会出现在睡觉的时候大量出汗的现象,这属于一种月子病,叫做产后盗汗。如果这种产后盗汗的现象只是在产后一周内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那么还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这样的出汗是产妇体内多余水分排出的过程。但是如果盗汗时间持续较长时间,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的产后盗汗。这样的产后盗汗问题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通过饮食或按摩来治疗,不然很可能会引发重大妇科疾病。在治疗之前,首先要确定产后盗汗的原因。
西医无此诊断病名,因此以中医理论来解释。中医认为产后盗汗是因为身体虚弱导致的。当妈妈在生育后,往往身体虚弱,在产时消耗了不少气血,气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就会导致阳不敛阴,阴津妄泄而汗出。如果妈妈属于阴虚,加上产时失血伤阴,虚阴生内热,睡觉时候阳乘阴分,热破津液外泄,从而发生产后盗汗。
盗汗见于很多的疾病,比如结核病,所以有的产妇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结核等。实际上,产后盗汗是非常常见的。病理性产后盗汗持续时间比较长,甚至是几个月,多因为妇女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失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津液随之而泄;或因产时气血耗损,气随血耗,卫外不固,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虚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