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自闭症

当前位置:起跑线 » 百科 » 3-6岁 » 3-6岁宝宝疾病 » 自闭症 »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自闭症儿童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查看详情

1、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查看详情

诊断要点包括:①起病于36个月以内;②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③除外Rett综合征、Heller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等其它疾病。如患儿起病于36个月之后或不具备所有核心症状,则诊断为不典型孤独症。

现将DSM-Ⅳ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包括A、B、C三条。

A、在下列(1)、(2)、(3)三项中(共12小项),至少要符合6小项,其中包括(1)小项中的2项,(2)、(3)项中的至少1小项。

(1)社会交往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非语言性交流行为的应用存在显著损害,例如:眼对眼的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等。b. 不能与同龄人交往。c. 不能自发地与别人分享欢乐、兴趣、成就等(例如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不能带给或指给别人看)。d. 在社交与情绪上不能与人发生相互作用。

(2)交流能力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言语发育完全发育或延迟,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势或模仿动作)代偿的尝试。b. 有一定说话能力者,在提出话题和维持谈话的能力方面也有明显损害。c. 使用刻板的或重复的语言或特殊的、自由自己听得懂的语言。d. 缺少与其年龄相应的自发的假扮游戏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戏。

(3)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的、重复的或刻板的格式,表现如下:a. 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重复的、局限的兴趣,其程度和内容均属异常,且不易改变。b. 固执地遵循某种特殊的、没有意义的常规或仪式。c. 刻板重复的作态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等。d. 长期持续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

B、3岁以前,在下列三方面中,至少有一方面已有发育延迟或功能异常:

(1)社交相互关系。

(2)用于社交的言语。

(3)象征性或想象性的游戏。

C、以上症状不能用Rett障碍或儿童期瓦解性障碍(婴儿痴呆)来解释。

查看详情

传统的治疗法是精神药物和营养治疗,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自闭症是生理因素使然,药物治疗便成为自闭症儿童处遇的优先考虑。:自闭症这个族群比其他障碍儿童比较普遍使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用药及抗癫痫药物)。

1、精神病药物

Haloperidol (Haldol)曾经用来消除攻击、过动及同一性的行为,同时可以增加注意力,其副作用是患者会有脸部、下巴、下颚及上肢,会有不自主的抽动,但一旦停药,则副作用自然消失。

抗忧郁症药物曾用来消除自闭儿的强迫症及固着行为;锂盐是躁郁症的治疗药物,也用来治疗出现周期躁郁症及攻击行为的自闭儿;心理刺激物(如利他宁或安非他命)有时用来减少过动。

2、生化治疗

① Fenfluramine 用来降低自闭儿过高的血清素,血清素是神经的传递物质。此药物的疗效仍然未经证实。有研究发现:fenfluramine治疗引起无数问题而必须终止药物治疗,特别是对药物的容受性、食欲及体重问题。

② 肠促胰激素(secretin)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有效改善自闭儿的语文、说话、眼神接触、睡眠、注意力、稳定情绪、减少自伤行为及过动行为。 Finkelstein(1999)文中指出:在1996年有一篇报导一个自闭儿在使用 Secretin之后,开始说话及眼神接触,燃起父母的希望。

3、B6治疗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B6的效益是眼神接触较好,较少自我刺激的行为,对旁边的事物较有兴趣,较少发脾气,更多语言。单独服用巨量 B6会引起四肢麻痺,加上镁一起服用,便可预防。

4、叶酸

叶酸是维他命 B 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身体内参加细胞中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的合成。自闭儿服用叶酸的结果:46﹪有显著的效果,它可帮助语言、情绪安定(抗忧郁及焦虑)、改善睡眠的不安。

5、DMG

DMG(Dimethylglycine)是一种健康食品,不具毒性,也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可在食品店中买到。DMG 的药效包括减少癫痫的发生,降低强迫行为及改善语言。部分儿童服用 DMG 后有过动的现象,如果此现象发生时,可服用 1600mcg 的叶酸以抵销副作用。

有关自闭儿药物治疗,有关学着提出了下列的基本原则:

1、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诊断上,有些自闭儿伴随有神经病患(如妥瑞士症),药物的选择必须根据特定的神经病理。

2、严重行为问题或情绪障碍的患者,且对其他形式的治疗没有反应者,才考虑用药。

3、不管年龄大小及功能的等级(高、中、低功能),自闭儿本身应参与与治疗的过程。尽量帮助他们了解用药的目的和理由。这样可避免他们对用药产生负面的态度和误解。例如有些过动儿会因为吃药而不过动,若一天不吃药就过动,因为他相信过动是生理的必须服药才能控制。

4、自闭儿的照顾者(家长或老师保育人员)应纳入治疗程序。他们可提供自闭儿功能及对药物反应的信息,供医师用药的参考,所以他们要被告知药物治疗的原因、可能的药效及副作用。

5、药物的安慰剂效果要注意,所谓安慰剂的效果是指医师父母或其他照顾者都可能因为期望而看到药物的疗效。

查看详情

儿童自闭症测试量表,又称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是用于医生检测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只能做为一个参考诊断依据,并不能单一地做为判定诊断结果的依据。

自闭症行为量表是又一具有诊断价值的量表,由Krug于1978年所编制。(回答为 是 或 不是 2种。是 得题后分数,不是 得0分,例如第一题如答 是 得4分,如答 不是 得0分,余类推。把所有分加起来得总分。总分57分为筛查分、67分为诊断分。)

1、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 4

2、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 2

3、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

4、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 1

5、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 2

6、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 2

7、无交往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 2

8、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你、我分不清) 3

9、长时间总拿着某种东西。 3

10、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 3

11、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 4

12、长时间摇摆身体 4

13、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的距离估计不足。 2

14、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 3

15、当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他没有反应 2

16、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 4

17、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没有反应 3

18、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 2

19、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4

20、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里) 1

21、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 3

22、经常拍打手 4

23、大发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 3

24、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 4

25、拒绝别人的接触或拥抱 4

26、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 3

27、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 3

28、当抱看他时,感到他的肌肉松驰(即使他不紧贴抱他的人) 2

29、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于语言表示) 2

30、常用脚尖走路 2

31、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 2

32、不断地重复短句 3

33、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 3

34、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 1

35、以撞头、咬手等行为自伤 2

36、想要什么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么,就马上要得到) 2

37、不能指出5个以上物体的名称 1

38、不能发展任何友谊(不会和小朋友来往交朋友) 4

39、有许多声音的时候,常常捂着耳朵 4

40、经常旋转碰撞物体 4

41、在训练大小便方面有困难(不会控制大小便) 1

42、一天只能提出5个以内的要求 2

43、经常受到惊吓或非常焦虑不安 3

44、在正常光线下斜眼、闭眼、皱眉 3

45、不是经常被帮助的话,不会自己给自己穿衣 1

46、一遍遍重复一些声音或词 3

47、瞪着眼看人,好像要看穿似的 4

48、重复别人的问话或回答 4

49、经常不能意识所处的环境,并且可能对危险的环境不在意 2

50、特别喜欢摆弄、着迷于单调的东西或游戏、活动等(如来回地走或跑,没完没了地蹦、跳、拍、敲) 4

51、对周围东西喜欢嗅、摸或尝 3

52、对生人常无视觉反应(对来人不看) 3

53、纠缠在一些复杂的仪式行为上,就像缠在魔圈里(如走路要走一定的路线,饭前或做什么事前一定要把什么东西摆在什么位置,或做什么动作,否则就不睡不吃。 4

54、经常毁坏东西(如玩具、家里的一切用具很快就给弄坏了) 2

55、在2岁以前就发现孩子发育延迟 1

56、在日常生活中至少用15个但不超过30个短句进行交往(不到15句也打“∨”) 3

57、长时间疑视一个地方(呆呆地看一处)4

注:按每道题后面的分数给分,例如 第一题如回答 是 则给4分,如不是 给0分,余类推。把所有分加起来得总分。

筛查分57分,诊断分67分,即总分57分为筛查分、67分为诊断分。

每项的评分是根据它在量表中的负荷大小分别给予1、2、3、4级评分。每项都归属于特定的因子,而在量表中每项都标明了相应的因子和相应的得分。如第24题属于交往因子,分值为4分。将各分项得分相加即为量表总分。(根据原作者提出该量表的筛查界限分为57分,而诊断分为67分。)

查看详情

预防自闭症症要从妊娠期开始,因为妊娠和围产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大脑损伤与自闭症的发病密切相关。预防止自闭症的出现,进行遗传学辅导及生产过程危险因子的预防。孕前做一个遗传咨询,孕期避免感染麻疹等都市预防儿童患上自闭症的方法之一。

预防该病的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时如遇难产时,应尽量避免婴幼儿窒息,以免造成脑损害。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孤独症患者往往大脑发育异常,表现为中央性萎缩,第四脑室扩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脑干变小等。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

查看详情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中的一种综合征,有某些特征类似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如人际交往障碍,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因而也被归入更广泛的孤独症谱系(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普遍被描述为:

1、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2、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3、呆板、单调的语言。

4、非语言交流贫乏。

5、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给人以古怪的印象。

6、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虽然大多数患儿具有正常的智商,极少数甚至具有某些领域的高智商,但仍有少数出现轻度发育迟滞。该病明显发作或至少被发现时往往比孤独症晚;因此语言及认知能力得以保存。这种情况通常都很稳定。而且这种较高的智商提示较孤独症好的长期预后。

中国目前无该症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国内在某个地区部分幼儿园的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可能不低,且该症误诊率较高。

查看详情

1、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2、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索引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