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具有抑制排卵,阻碍子宫内膜正常生长,改变子宫颈黏液性质及改变输卵管正常蠕动等作用。适用于无基础性疾病或糖尿病的女性。从月经来潮当天算起的第5天开始服药,每天晚上服1片,连续服22天,可避孕1个月。
短效口服避孕药以其近乎百分之百的避孕效果、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受到越来越多现代女性的欢迎。然而,不同女性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适应性也不相同,有的人几乎没有不适感觉,也有的人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其中,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为多见。有些女性服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晕及嗜睡等类早孕反应。这是因为,短效口服避孕药大多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与孕激素配制而成,其中的雌激素会刺激胃黏膜,导致不适。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服药初期,坚持用药两三个月后,会逐渐减轻或自然消失。
那么,短效避孕药的什么时候吃最有效呢?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是避免类早孕反应的好方法。一般,空腹服药出现的类早孕反应较为明显,而饭后服药可以减少雌激素对胃黏膜的刺激。再加上,类早孕反应多在服药后4小时左右出现,所以短效口服避孕药最好是在晚饭后或八九点时服用。这样,一来能保证服药时胃中有食物;二来等到出现类早孕反应时,女性已经睡着了,就不会明显感觉到不适。
长效避孕药一般在月经来潮后,第五天服1片,20天以后再服1片。含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长效雌激素。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储存在脂肪组织内,以后缓慢地释放出来,抑制排卵,起长效避孕作用。适用于不能放置宫内节育器,又不愿采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妇女。若注重效率的话,长效避孕药的效率不如短效避孕药。部分女性服用后,会出现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类早孕反应,有时会出血,而且难以控制。极个别人还会出现过敏反应。
常见的长效避孕药有:
1、复方16次甲基氯地孕酮(简称复方16次甲),也是长效避孕药的一种。内含炔雌醚3毫克,16次甲基氯地孕酮10毫克。
2、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7300针),第一次应在月经来潮当天算起的第5天和第12天各注射1支,以后按第二次注射日期算起,每隔30-31天注射1支,或于每月行经的第10-12天注射1支。
3、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初次服药时,从月经来潮的第5天和第25天各服药1片,以后每个月按第2次服药的同一日期服药1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