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怀孕 » 孕期 » 孕期疾病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 体现在2个方面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 体现在2个方面

时间:2017-05-27 11:20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肝内胆汁淤积症,相信很多朋友对此都不是特别了解,它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那么,你知道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有哪些吗?带着问题,下面请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

  肝内胆汁淤积症,相信很多朋友对此都不是特别了解,它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那么,你知道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有哪些吗?带着问题,下面请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 体现在2个方面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

  1.妊娠期胎盘合成雌激素

  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增加,雌激素可使Na+-K+-ATP酶活性下降,能量提供减少,导致胆酸代谢障碍;雌激素可使肝细胞膜中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上升,流动性降低,影响对胆酸的通透性,使胆汁流出受阻;雌激素作用于肝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胆汁回流增加。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ICP的发生。临床研究认为,雌激素不是ICP致病的惟一因素,可能是雌激素代谢异常及肝脏对妊娠期生理性增加的雌激素高敏感性引起的。

  2.遗传与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CP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冷季发生率高于热季,且在母亲或姐妹中有ICP病史的妇女中ICP发生率明显增高,表明遗传与环境因素在ICP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3.药物

  使用一些具有减少胆小管转运的胆汁药物,如硫唑嘌呤就会引起ICP。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影响

  对准妈妈的影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准妈妈的危害不是很大,分娩后也不会遗留肝脏损害,瘙痒和黄疸症状通常会在产后1~2周慢慢消退。但也有部分产妇可因肠道内胆汁酸减少,从而影响到维生素K的吸收,引起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产后出血。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

  对胎宝宝的影响:

  此疾病对胎宝宝的影响比较大,胆汁酸的毒性作用使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引起胎儿窘迫、早产等问题。据资料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的死亡率约为正常妊娠者的6~10倍,已经引起很大的重视。

  如何应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可以使准妈妈的症状减轻,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等。

  产科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会引起胎儿发病和死亡,因此,产科处理的主要方法是以胎儿顺利足月分娩为目的,如果胎儿发生窘迫或是胎儿发育成熟应立即终止妊娠,且以剖宫产为宜,因为经阴道分娩会增加胎儿缺氧的程度。

  其它方法:睡觉时应采取左侧卧位,有利于增加胎盘供氧量,改善胎儿缺氧的状况。坚持每天数胎动,早、中、晚三次,每次1小时。

  妊娠35周后应住院监护胎儿安危,一旦发现胎儿存在宫内险情,及时处理,抢救胎儿。妊娠达到37孕周后,应及时予以终止妊娠,以免在延长孕期过程中,发生胎儿宫内猝死的严重后果。

  编后语:通过以上学习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等相关内容后,大家对此是不是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孕期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