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1-3岁 » 1-3岁护理 » 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 常见的几种手法(2)

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 常见的几种手法(2)

时间:2017-01-06 16:25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按摩,按摩宝宝的身体,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缓解不适,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那么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起跑线育儿网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3

  主治:感冒、牙疼。

  操作:推拿三到五次。

  (8)腹

  位置:在小腹位置。

  主治:腹胀、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操作:用手指或手掌按摩,顺着季肘朝外侧分推,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之内。

  (9)肺俞

  位置:在宝宝的第三段胸椎棘突的旁边,大约1.5寸的位置。

  主治:发烧、咳嗽、气喘等。

  操作:按揉五十次,也可以顺着宝宝的肩胛骨从上向下直推三十次。

  (10)龟尾

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4

  位置:处于宝宝的尾骨末端直至肛门的中间,即长强穴的位置。

  主治:腹痛、拉肚子、便秘、脱肛等。

  操作:按揉三百次、旋转推拿三百次次,轻掐三到五次。

  3.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的穴位分为直线、旋转和垂直方向三种。

  (1)直线方向

  定义

  直线方向的推拿手法,顾名思义,是指需要用推、捏等手法在呈直线状的穴位处推拿。

  补泻原则

  沿着向心方向的叫做补法,沿着离心方向的叫做泻法,一前一后的推拿叫做平补平泻法。至于那些分布在经络的非特定穴位,它们的补泻原则则有些不同之处,顺着经脉的方向叫做补,逆着经脉方向的叫做泻,一前一后的推拿叫做平补平泻。

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5

  (2)旋转方向

  定义

  旋转方向的推拿手法,指的是要运用揉、摩等手法在以点面状分布的穴位处推拿。

  补泻原则

  旋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叫做补,而反方向则叫做泻,要是兼顾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话就叫做平补平泻。要是穴位呈现左右对称的状态时,往内转叫做补,往外转叫做泻,如果有两个方向旋转的叫做平补平泻。

  (3)垂直方向

  定义

  垂直方向的推拿手法是指需要用按、掐等手法在呈现点状的穴位处推拿。

  补泻原则

  垂直方向的补泻原则是取决于推拿时力度轻重。力度稍重的叫做泻,力度稍轻的叫做补,力度适中的叫做平补平泻。

  (4)特殊手法

  诸如推三关和清天河水这样的手法没有固定的方向标准,因此补泻手法与以上三种均有所不同。

关键字:小儿推拿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