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分娩时常见的病发症就是产后出血。由于本身产妇在生产时就会有出血现象,所以怎么界定是产后出血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界定产后出血可以从两点出发,第一点就是出血量,第二点就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判断。
首先,医学上界定的产后出血根据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来判定,一般情况说来,在分娩后两小时出现产后出血,且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即可判定是产后出血。发现产后出血后需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其次,产后出血都会一定的症状。最直观的状态就是阴道流血不止,严重的情况会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处于缺氧状态。这些都是产后出血非常直观的症状,通过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否为产后出血了。
产后出血症状一旦发生,需要立即输氧输血进行抢救,避免出现产后大出血的现象而危及生命。产后出血的抢救方法主要为止血、防休克、防感染为主要原则,只要在抢救时注重这三点,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在后期的恢复上,注意通风整洁,定期消毒,防感染并且补充营养,这样能够尽快地恢复身体。
产后出血,顾名思义就是分娩后出血的现象。正常情况来说,产后都会出现出血的现象。但是当产后出血超过了五百毫升以上的话,那么就可认定为产后出血病发症了。很多准妈妈会担心,为什么会出现产后出血。
之所以会出现产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就是本身体弱体虚造成。产妇本身体质很虚很弱的话,在生产时很容易出现体力透支和宫缩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有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病发症。其次,就是之前有过生产史或者人流等子宫手术史。由于之前生产或者人流都对子宫造成一定的伤害,再次生产时子宫很容易虚弱或者生产不顺,从而导致产后出血。最后,就是在生产时的意外情况。比如生产受阻导致子宫破裂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等等,这些也会引发产后出血症状。
由此可见,想要避免出现产后出血,产妇本身的体质和过往病史都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建议所有准妈妈从备孕阶段开始就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这样才能在健康的状态下受孕,也不用担心出现产后出血的问题而影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