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顾名思义,即是因为生产而导致阴道或者子宫流血的现象。一般说来,任何人在生产时都会出现出血现象,但是在医学上,只要分娩后两小时内出现产后出血现象,并且出血量在五百毫升以上的话,则属于医学上认定的产后出血,这时需要及时抢救,否则威胁到生命。
产后出血的检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够在产后出血之前就通过检查预测到产后出血的话,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有时间准备抢救方案,尽可能地挽救生命。在产后出血检查项目中,最需要检查的就是血象,通过检测体内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的含氧量来判断产后出血现象是否严重。产后出血的检查还会检查骨髓象,一般说来,急性失血第二天,骨髓就会出现增生象。且红细胞增生也会出现,通过检查骨髓象也可以判断产后失血的严重性。
产后出血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只有通过产后出血的检查才能彻底了解每个人的体质现状,这样才能准确地有针对性进行治疗和抢救,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对产妇身体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出血量非常大的话,对产妇的生命会造成威胁。由于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产后出血的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针对性地治疗。
一、判断宫缩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胎盘分娩出后,子宫缩小至脐平或者脐下一横指,且子宫呈圆球状,血都关闭。如果子宫收缩乏力,宫底升高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引发产后出血。
二、检查胎盘是否娩出
一般情况,在分娩出胎儿后,十五分钟左右会分娩出胎盘。如果胎盘没有正常分娩出,则会引发阴道大流流血,如果胎盘有残留的话,也会引发产后出血。
三、检查血液
凝血功能障碍也会引发产后出血,如果血液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话,在分娩时就会引发产后出血的症状。
以上三种检查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产后出血的检查方法。产后出血是很严重的产后病发症,多多了解对生产也有一定的好处。虽然是严重的病发症,但是准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自己是否会有产后出血,在定期产检中医生就能够根据自身体征检查出是否会引起产后出血并给出最合理的养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