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大多数女性都会面临的一件事,准妈妈们在生产方式的选择上总显得犹豫不定。可是,为了避免生产时候的痛苦,多数孕妈会选择剖腹产,那么,剖腹产过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剖腹产过程是怎样的
剖腹产过程是怎样的
1.按照医院的规定签署手术同意书
剖腹产作为一种手术无法做到完全避免风险,因此在术前,医生需要对产妇及其家人进行说明,产妇和家长要做到认真倾听,一旦有不明白或者不放心的问题要及时向医生询问,确认无误后签署手术同意书。不同的医院对签署者有不同的要求,但一般都是产妇本人或其丈夫进行签署。
2.剖腹产产前准备
(1)孕妇进行全身检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的项目包括抽血化验、胸透等。抽血化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孕妇是否有贫血的症状、肝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明确产妇的血型等,以防手术过程中有输血的需要。检查过程要求产妇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便于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以上过程能够降低手术的风险性。
(2)备皮等消毒措施。由护士为产妇刮去腹部、阴部的毛发,并做好腹部的消毒工作,以此为产妇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无菌环境,减少感染的几率。
(3)给产妇打点滴,维持血糖水平,防止陷入昏迷。
(4)术前麻醉。专职麻醉医师以产妇的情况为判断依据选择硬膜外或全身麻醉。
(5)手术开始
剖腹产前孕妇需要通过沟通了解手术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产妇的状况,也可以帮助产妇放松心情。手术的过程包括切开腹壁、拉出子宫、切开子宫、拉出胎儿、剥离胎衣、缝合子宫和缝合腹壁等。
3.手术实际过程
(1)切开腹壁
首先切出弧形的伤口,然后依次分开皮肤下的肌肉,避开血管或对其进行结扎。接着左右手配合,用镊子夹起腹膜将其剪个小口,左手一指入内,右手配合继续剪扩大破口,将瘤胃暴露出来。
(2)拉出子宫
在完成前一项之后,术者需要再次做好手臂的消毒工作,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在对腹腔内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没有特殊情况之后,请助手挪开瘤胃,暴露子宫。用手将子宫托出切口。在这一过程中,术者要注意角度、力度以及速度。助手需要及时将适量消毒杀菌过的纱布垫在子宫和切口边缘之间,及时堵住羊水,避免其流到腹腔内造成感染。
(3)切开子宫
主刀医生为了确保一次性切透子宫壁,先会摸清子宫内具体情况,比如子宫角大弯,以避开子宫阜。做好出血点的结扎工作,之后分离胎膜。
(4)拉出胎儿
顺子宫切口的方向抓住胎儿的手腕或者脚踝,以最恰当的路径将胎儿缓缓拉出。医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扩大切口。取出胎儿后,助手要注意将子宫固定,以免其滑回腹腔。之后胎儿的护理参照正常牛犊。
剖腹产过程是怎样的
(5)剥离胎衣
剥离胎衣的原则是尽可能剥离,不能剥离就剪除已经脱落的部分,其余部分等待它自动脱落排出。切口两侧的胎膜必须清理干净,否则会妨碍缝合。
(6)缝合子宫
在进行缝合之前,需要先将消炎粉均匀地洒在子宫内,然后通过全层连续缝合和浆膜基层包埋缝合连续两次缝合让子宫闭合。
(7)缝合腹壁
先清洗腹腔,待伤口整理,经过缝合腹膜、注射抗生素油剂等步骤后,逐层缝合肌肉、皮肤。之后给缝合的部分涂上碘酒或者消炎软膏,解开束缚,将患者扶起帮助其站立。
剖腹产后怎么护理
1.伤口
护理伤口首先要做到保持伤口周围清洁。比如换药要保持高频率;在手边备好干净的毛巾及时擦干伤口周围的汗水,避免汗水进入伤口内,此外也不能让热水接触到或者疤痕。保护好伤口,采用舒适安全卧床姿势,可以试试侧卧微屈。在拆线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进行激烈运动,日常要注意避免出现伸展以及侧屈过度的状况,以免伤口再度裂开。此外,可以在医嘱下涂抹一些药物在伤口处,帮助恢复。
2.恶露
指女性生产之后,由于体内气血不能顺利运行造成了瘀滞,因此被留在子宫内的余血和浑浊液体。通常,造成恶露不净的原因有组织物没有排干净、宫腔感染等。恶露是每个产妇都会有的症状,并不是每个产妇都需要治疗,但一旦有感觉有异样就需要及时就医。由于引起原因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另外个人体质也会影响症状,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产妇需要特别警惕恶露有臭味,一旦发生,一定要及时去医院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3.月经
产后不采取母乳喂养的妈妈一般在六到十周后恢复月经,在十周以后排卵正常。哺乳的妈妈会比不哺乳的妈妈月经恢复的晚,排卵也相应延迟到四到六个月后恢复正常。需要注意的是,没有恢复月经不能完全保证没有恢复排卵,因此避孕措施要切记做好,以避免短期再次怀孕造成伤害。
处于经期中的妈妈奶量相较于平时少,并且乳汁中的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婴儿消化不良,因此产妇在经期应该停止哺乳。去医院进行定期检查能够保证妈妈和宝宝的健康,产后一定要坚持定期检查。
剖腹产之后如果出现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异常常。出现以上几种症状首先需要及时就医,其次可以通过饮食等方法对身体进行调理,使月经恢复正常。
剖腹产后注意事项
1.注意卧床姿势
手术后麻药失效,产妇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在各种卧床姿势中,平卧位感受到的疼痛最厉害,可避免采用。侧卧位是最好的选择,卧床时身体和床的角度应该保持在20度到30度左右,可用被子等物体来减震。
2.不宜静卧
麻醉药失效之后,产妇虽然会有强烈的疼痛感,但是不能因此就不敢移动。在24个小时后,可以慢慢翻身、下床活动。
3.不宜过饱
剖腹产后摄入太多的食物,会导致产妇腹压升高,对恢复有害。因此,在产后6小时内产妇最好不要摄入食物,待后期逐渐增加。
4.及时排便
在刚做完剖腹产的时候,很多产妇因为害怕疼痛,在排便的时候就不敢用力。但是不用力就不能及时排出大小便,这些物质囤积在身体中会造成不良后果。
5.严防感冒
感冒会拖慢产妇产后恢复的速度,用力咳嗽更有可能导致伤口再次裂开,造成二次伤害。一旦患上感冒,需要及时治疗。
6.关注自身情况
剖腹产后阴道出血是正常情况,但是产妇需要注意出血量情况。倘若大于平时经期的出血量,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此外孕妇还需要关注自身排尿问题,以及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等。一旦出现状况,最好去医院进行治疗。
7.保持清洁
产后需要做好清洁工作,尤其是腹部伤口以及会阴部附近一定要多加注意,有瘙痒感也不能用手去抓,更不能用未消毒的物品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