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早教 » 1-3岁 » 孩子社会规范敏感期出现的时间 爸妈知道否

孩子社会规范敏感期出现的时间 爸妈知道否

时间:2017-04-02 16:26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宝宝渐渐长大,从依赖父母、自我中心的状态,逐渐学会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那么,关于社会规范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各位家长,你们可清楚?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宝宝渐渐长大,从依赖父母、自我中心的状态,逐渐学会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那么,关于社会规范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各位家长,你们可清楚?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孩子社会规范敏感期出现的时间 爸妈知道否

  社会规范敏感期出现的时间

  社会规范敏感期发生在2.5岁-6岁期间。

  两岁半以上的幼儿,开始关注身边的同伴,产生了结交朋友的愿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人交往的愿望、在群体中生活的愿望会更加强烈。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幼儿为了获得同伴的青睐,而修正自己不恰当或粗暴的行为,使交往能够成为可能。有关资料证明,幼儿社会规范敏感期大概会出现在两岁半以后,这个阶段的孩子会逐渐脱离自我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社会规范敏感期时的训练

  2岁半的宝宝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模式,对群体活动有了更为明显的倾向,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一些社会规范的东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处在乐于模仿的阶段,不管看到他人有什么样的行为,他都会充满激情地去模仿。利用宝宝2.5-6岁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社会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元素,促进宝宝的社会化发展进程,全面提升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防止宝宝将来出现自私、依赖性太强等问题,让他变成一个懂规矩、有分寸而又乐于分享、人见人爱的好宝宝。

  2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萌芽,他们会非常乐于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此时,千万不要为了省事而打压他的这种积极性。相反,我们可以从培养宝宝自我服务意识入手,让他尝试自己穿衣、吃饭、整理自己的图书和玩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自我服务意识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有意识地鼓励他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

  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外,利用宝宝喜欢模仿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行为,或者特意设定一些游戏,将一些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内容带进来,给宝宝一个模仿的机会。比如,带宝宝外出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要与邻居、朋友多一些交流,以实际行动带给宝宝正面的影响。如果他暂时无法对不太熟悉的人敞开心扉,我们可以借他的名义,主动跟见到的人们打个招呼。一旦他的戒备心理消除,他自然就会大大方方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变得一天比一天活泼可爱了。

孩子社会规范敏感期出现的时间 爸妈知道否

  此外,适当给宝宝一些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温和而坚定地执行,并且,绝对不要因为宝宝存在某些叛逆行为而大动肝火。否则,我们的做法就会给宝宝一些负面的影响,反而强化他的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当宝宝发现,父母很温和,同时又很坚持时,他就会明白父母的底线是不可以突破的,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配合了。

  社会规范敏感期时的教养措施

  第一、及时捕捉孩子的社会敏感期。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父母只有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对于两岁半左右的孩子,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如以往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不理解、不采纳,但到了两岁半,孩子逐渐理解并遵循父母的要求做事情,这说明孩子在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规则相适应。在社会性交往方面也是如此,1岁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但在两岁以后,开始关注同伴的行为,出现了模仿、简单交流、交往困难或是有交往愿望时,这都说明孩子的社会敏感期真的来到了,家长要给予相应的关注。

  第二、创设丰富而适宜的社会性环境,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形成。

  社会交往知识的获得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完成的。然而,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缺少玩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此,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如带幼儿到社区,或去亲戚朋友家与更多的小朋友交往,满足孩子交往的需求,让孩子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学习协商、谦让、合作等多种社会性技能。家长还要带幼儿参加社会性活动,如聚会、参观、演出等,在众多社会性活动中,给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第三、抓住偶发事件,发展幼儿的社会能力。

  孩子社会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幼儿自我心智与社会规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根据理解、接纳社会规则而不断进行自我调适的过程。所以在社会行为中,会有许多矛盾冲突的事件发生,如孩子与好朋友争抢玩具、因为找不到好朋友而沮丧、因为小鱼死去而伤心落泪、由于保护自己的好朋友将另一个小朋友打伤了等等,这些偶发事件都说明了孩子有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孩子的能力尚在发展中,不能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规则而倍感困扰。这时,家长一定不要盲目替孩子把问题解决掉,而应和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最好策略,帮助孩子理解、接纳、确立适宜的社会规范,学会解决社会规范性问题的能力,获得移情、利他等社会性技能。

  第四、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在具体事件的处理中,父母还要为孩子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环境,首先让孩子自己做,不要过多干预,并适时予以协助、指导。因为社会性行为需要孩子在具体的社会性事件中亲自体验、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社会性经验,所以,孩子处于社会性发展的敏感期中,家长应该做到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