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内是否有“湿气”,有着明显的症状,妈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起床时宝宝精神不佳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看到宝宝特别疲劳,睡不醒,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是体内有湿了。
二、宝宝大便异常
宝宝如厕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此外,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三、宝宝舌苔粗糙发黄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宝宝的身体状况的。平时帮宝宝清洁口腔时可以细细观察宝宝的舌头,看看舌苔的颜色和厚度。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四、宝宝的食欲下降,胃口不好
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天湿气重导致脾胃退行,因此,人都会感到胃口不好、食欲不振。面条、米饭、稀饭换着喂,小朋友都不愿进食。
天气潮湿,宝宝容易患病。小编整理了宝宝易患的五种疾病和应对措施。
一、皮肤病湿疹缠上宝宝
潮湿的空气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皮肤瘙痒、皮肤溃烂……脸上长了很多小红疙瘩、一不留神,病毒已悄悄爬上了孩子的身体。引起婴儿湿疹的原因主要是季节气候的变化,婴儿一时难以适应,加之有一些哺乳期的母亲食用了鱼虾、海鲜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促使婴儿的湿疹增多或加重。
应对措施:如果婴儿发生了湿疹,婴儿会有哭闹、烦躁不安等现象,家长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或盖得太多。如果太热或太捂会使湿疹加重;湿疹局部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能用肥皂或热水烫冼;可在局部外擦脱敏、止痒的霜剂,切忌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专家同时提醒,哺乳期的母亲应尽量少食或不食用鱼虾等刺激性食物。
二、湿气重,孩子易生口疮
气温湿热变化无常是小儿溃疡多发的时候。专家介绍,这些孩子口腔上腭、两侧都出现红肿,且有溃烂。和这段时间的气温骤降,湿气较重有关,宝宝口腔感染到病毒细菌,中医叫“口疮”。
口腔溃疡初发时家长若不细心不容易发现,到后来孩子经常哭闹,不愿进食,才去医院,这时病情已发展到比较严重了。如舌面、舌尖、齿龈或上腭出现黄白色如豆粒样溃疡点、流涎,甚至出血,有口臭。
应对措施: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和饭后坚持漱口刷牙;调节饮食,多让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多喝水。
三、空气潮湿,幼儿最易得肺炎
空气潮湿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便利的滋生条件,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尤其是婴幼儿,不仅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感人群,小儿肺炎发生率也很高。专家提醒,三岁以下的孩童由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要特别提防感染小儿肺炎。
应对措施:预防小儿肺炎,要从运动、饮食上着手,增强孩子的体质很关键。趁天气好时或者中午暖和时,多带孩子出门散步晒太阳,适当让他接触外面的空气。春季在饮食上不要过于油腻,合理搭配饮食,多喝水,多喝汤,让孩子有个好胃口。幼儿园、学校教室等人多的室内场所,很容易空气污浊,利于病菌的滋生,因此在相对湿度低的中午、晴天尽量保证每天通风一到两个小时,保证室内空气不要太浑浊。
四、红眼病发病高峰期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结膜炎。她是病毒或细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的,结膜炎很不易好,随着温度高低而变化。
1、病毒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或其它病毒感染均可引起急性结膜炎,症状有:流泪,眼痒、眼红、烧灼感等,甚眼睑肿胀,常称为“红眼病”。患了“红眼病”,可滴人工泪液,也可进行冷敷,或滴用医生所开的眼水。
2、细菌感染:细菌性结膜炎通常为单眼,流泪,分泌物较稠,如未能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应对措施:常用温水洗手; 不与他人共用眼水或眼膏; 眼睛红肿时,不宜配戴角膜接触镜。
五、过敏和环境因素引发慢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是一种眼的慢性炎症,过敏和环境因素是病因,病程可达数周或数月。
1、过敏:花草、花粉、灰尘、霉菌和动物等是眼部过敏的常见原因,可引起眼红、眼痒、肿胀等不适,多为双眼发作。治疗过敏性慢性结膜炎的最佳方法是避开致敏的物质和环境。冷敷及滴用眼水能减轻肿胀,退红、止痒。
2、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烟雾、角膜接触镜配不当,刺激性气体、化学药品等均可引起结膜炎症,可累及单眼或双眼。
应对措施:看医生,用药物减轻症状;避开过敏源,远离病因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