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宝宝一睡觉就浑身大汗,醒来还浸湿了床褥,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可能是患了宝宝盗汗。这种现象说明宝宝身体并不是很健康,而且也更容易着凉生病,所以需要爸妈及时调理,只有改善了宝宝盗汗的情况,宝宝才能成长的更快。那么宝宝盗汗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育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什么是宝宝盗汗
宝宝盗汗就是指孩子睡着的时候身上会出汗,当睡醒的时候就会停止的现象。宝宝盗汗多发于5岁以下的小孩,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盗汗,因为这个阶段正是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时期,如果营养供应赶不上发育的需求,就会出现阴虚盗汗。
宝宝盗汗分轻度盗汗和重度盗汗,轻度盗汗指的是给孩子稍微盖多一些被子或者孩子睡前运动量大,睡觉时就会在头部、背部出汗。而重度盗汗是指给孩子盖得不多,但入睡就会浑身大汗,醒来孩子常会喊口渴,且孩子会出现爱踢被子、便秘、体型消瘦等症状。
严重的宝宝盗汗要及时地治疗,适当地进行调理,同时及时止汗,避免着凉。
♦宝宝盗汗的症状
脾虚易感的宝宝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盗汗的预防
宝宝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宝宝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宝宝的身心健康。有的宝宝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宝宝偶尔有几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分和盐分,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宝宝,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宝宝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盗汗的调理
1、轻度盗汗
症状较轻的盗汗而言,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可以无需特别处理,只需要注意孩子睡前避免激烈运动,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调节卧室温度、注意增减被褥即可。
2、严重盗汗
严重盗汗需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理,滋养阴液,同时还要及时止汗,才可免于身体受伤害,方法有:
(1)小儿推拿,是通过父母双手刺激孩子一定穴位,从而达到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进一步治愈盗汗的目的。小儿推拿由于完全不使用任何药物,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且父母经常给孩子做小儿推拿,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2)穴位贴敷,是使用药物、制成药糊或者药面儿后粘附在穴位处而治病的方法。它是借助药物的性能,从皮肤表层通过经络作用到全身,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治愈疾病的目的。
(3)增强宝宝体质,注意饮食营养,多进高蛋白和蔬菜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