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诞生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可以抵御寒冷的脂肪层,但是血管已经遍布全身,而且皮肤表面积较大,上皮层的厚度不足以保持温度,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不容易储存热量;另一方面宝宝体内负责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还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所以当外部的温度变低,而妈妈却没有为宝宝做足保暖准备或者宝宝热量缺失的话,新生儿低温就产生了。那么,关于容易与新生儿低温混淆的疾病,各位宝妈,你们清楚么?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容易与新生儿低温混淆的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有这种疾病的宝宝出现低温的时间往往是在出生后1~3周,同时伴有面容异常的特征(鼻梁扁平、眼距大等)。如果进行医学检测的话,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相关指标如吸碘率、TSH、T4等、X光片都会发现异常,针对这种疾病可以配合甲状腺素治疗。
重感染:有时严重感染也能够导致宝宝低温,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检查发现感染源并确诊的。长期的低温通常是可以追溯到感染病史的。
▎引起新生儿低温的原因
1.身体原因:负责体温调控的神经中枢发育不成熟。
2.进食不足:宝宝储存在肝脏的糖原能够分解供热,但是顶多只能支撑一天时间。因此当这部分糖原消耗完毕以后,宝宝还没有充分进食,就无法保证热量供给,容易引起低温。
3.疾病影响:如果宝宝患有败血症、化脑等极易感染的疾病的话,一般食欲会降低,所吃的东西无法确保充足热量供应;宝宝若是因为休克、酸中毒等使得棕色脂肪分解受到阻碍,这时会产热不足,也会诱发低温。
4.外部环境变化:由于刚生下的宝宝很容易散热,因此当外部温度降至适中温度以下,而保暖措施又没有跟上的话,孩子就无法保持自身正常体温,表层温度甚至达不到35℃。
5.氧气供应不足和神经系统不完善:刚出生的宝宝有一个热量“主产区”——棕色脂肪,而棕色脂肪分解脂肪酸有两个必要条件:充足的氧气和发育正常的神经系统。所以任意一个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话,棕色脂肪就无法正常分解,宝宝就会产热不足导致低温。
▎怎样防止新生儿低温
1.围生期注意预防。要加强围生期卫生保健,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要重视产检,出现妊娠并发症要及时治疗,还要密切关注胎儿状况,有的早产儿和低体重胎儿容易出现低温状况。
2.保暖充分。秋冬季和北方地区的产房要有齐全的供暖设施,并保证温度达到24℃以上。当宝宝刚诞生时,要立即用事先预热的干净毛毯包裹,以稳定宝宝的体温。对于危重的宝宝更要随时监控体温,供热要充足。
3.积极治疗。有些疾病如畸形、窒息、感染、产伤等会引发硬肿症,一旦发现发病趋势,就要积极治疗。
4.其他方面。在喂养方面,母乳所含的热量比较充足且宝宝能够充分吸收,因此要重视母乳喂养。当宝宝变更房间或者出门时,一定要注意途中的保暖。
▎新生儿低温的护理治疗
1.复温处理
对于低温的宝宝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护理方式就是恢复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复温要循序渐进,因为一下子给予宝宝超出体温较多的温度很容易使宝宝反应过激,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或呼吸暂停。因此,复温时要把宝宝放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用温热的小被褥覆盖。一天之内宝宝的体温就会正常,但是这种方式适于低温程度比较轻的宝宝。如果是严重低温的宝宝,这种方式基本是没有效果的,建议采用外加温来帮助宝宝恢复体温。所谓外加温就是对低温宝宝提供外来的热量。
外加温的方法
(1)用温热的毛毯将宝宝裹住。
(2)用电热毯:要注意设置为伺服控制或者人工控制,温度把握在39℃上下。
(3)洗温水澡:水温在40℃左右,每次泡澡的时间为10-15分钟,一天一两次。
(4)用暖箱或者辐射加热器:对于低温程度较轻的宝宝,培养箱的温度设定为27℃左右,每隔一小时升温1℃,最高不能超过32℃;外加热器的初始温度要略高于宝宝皮肤表层温度1℃,调整的时间间隔为2~3小时,当宝宝的皮肤温度达到适中温度以后就可以停止供热了,内里温度要等至少12个小时才能完全回升。
(5)用微波器:用微波器复温的方法可以使宝宝的体温恢复较快,体温回升1℃的时间只要6分钟,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烧伤或受到辐射危害,要格外小心。对于宝宝的敏感部位如眼睛,生殖器等在加热时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内复温或主动中心复温
相比于外加温,这种复温方式是从提高宝宝的内里温度开始,即首先把热量输入体内。
2.补充热量与输入液体相结合
由于复温会使宝宝的体温回升并加快组织细胞代谢,因此需要补充能量以防止低血糖出现。此前宝宝的低温已经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所以不要让宝宝吞服任何营养液。当宝宝的体温有所回升,接近正常以后,才可以喂养。因为低温时的宝宝尿量很少,此时复温以后仍旧尿量较少的话,就要适当减少液量。
3.控制感染
感染几乎是每个低温宝宝都会遇到的,但是很容易忽视。为了避免让宝宝受到更大的健康威胁,建议适量使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选择上要视情况而定,在具体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出来之前,可以服用氨苄青霉素150~200mg/(kg·d),以及庆大霉素4~6 mg/(kg·d)或者丁胺卡那霉素10~15 mg/(mg·d)。如果复温以后宝宝依旧少尿的话,氨基糖苷类的药物要少用,同时注意宝宝的血药浓度范围。
4.加强心血管系统支持
心血管检查会反映出宝宝在低温状态下存在心肌受损心功不全的问题,这个时候可以用正性肌力药物,严重的低温宝宝可以另外静脉推注利尿药。呋塞米常用来纠正宝宝的高容量血症。
5.肺出血的治疗
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的低温比较严重的宝宝会出现肺出血,可以考虑肝素治疗法。如果出现肝素化情况,必须马上输血,同时准备足量硫酸鱼精蛋白。肺出血情况很严重的要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宝宝很可能便会可以借此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