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诞生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可以抵御寒冷的脂肪层,但是血管已经遍布全身,而且皮肤表面积较大,上皮层的厚度不足以保持温度,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不容易储存热量;另一方面宝宝体内负责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还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所以当外部的温度变低,而妈妈却没有为宝宝做足保暖准备或者宝宝热量缺失的话,新生儿低温就产生了。那么,关于新生儿低温会引起的并发症,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新生儿低温会引起的并发症
1.消化系统紊乱:体温较低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因此会出现消化不良甚至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状况;同时低温会使宝宝的反应速度降低,表现在进食中就是吞咽迟钝,容易呕吐,甚至倒灌鼻腔发生危险。
2.心血管异常:当对外界寒冷刺激仍然可以做出有效反应时,宝宝会心率加快;当对寒冷刺激反应迟缓后,心率开始下降,即出现心律失常。同时伴随低血压低血糖症。
3.肾功能减弱:低温使肾小管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弱化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因为低温会导致低血压,所以血流量变慢,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足,达不到正常过滤的效果,因此宝宝会尿液很少,甚至没有。更为严重的低温还经常会出现氮质血症。
4.呼吸道感染:正常来说,如果宝宝受到来自外界的低温刺激,呼吸频率会明显增加,随着体温的下降,由于呼吸中枢正常调节作用受到压抑,宝宝的呼吸频率也会随之降低。如果观察到宝宝的呼吸随着体温的降低反而加快了,就要小心是不是合并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
5.神经系统异常:当宝宝的体温在35℃以下时,就没有平时那样反应灵敏了,在33℃以下时,开始出现瞳孔散大的趋势,当体温持续下降至30℃以下时,宝宝对外界刺激就没有反应了,并且呼吸心跳持续减慢,四肢僵硬,体温达不到26℃就基本意味着死亡。
6.代谢迟缓:过低的体温也会使体内代谢速度变慢,使得很多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代谢吸收。所以尽管低温会导致低血糖,但在这个时候能否给予大量葡萄糖补充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7.合并感染:低温状态下的宝宝免疫力很弱,极易发生合并感染,尤其是在低温时间超过一天后。
▎新生儿低温的护理治疗
1.复温处理
对于低温的宝宝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护理方式就是恢复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复温要循序渐进,因为一下子给予宝宝超出体温较多的温度很容易使宝宝反应过激,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或呼吸暂停。因此,复温时要把宝宝放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用温热的小被褥覆盖。一天之内宝宝的体温就会正常,但是这种方式适于低温程度比较轻的宝宝。如果是严重低温的宝宝,这种方式基本是没有效果的,建议采用外加温来帮助宝宝恢复体温。所谓外加温就是对低温宝宝提供外来的热量。
外加温的方法
(1)用温热的毛毯将宝宝裹住。
(2)用电热毯:要注意设置为伺服控制或者人工控制,温度把握在39℃上下。
(3)洗温水澡:水温在40℃左右,每次泡澡的时间为10-15分钟,一天一两次。
(4)用暖箱或者辐射加热器:对于低温程度较轻的宝宝,培养箱的温度设定为27℃左右,每隔一小时升温1℃,最高不能超过32℃;外加热器的初始温度要略高于宝宝皮肤表层温度1℃,调整的时间间隔为2~3小时,当宝宝的皮肤温度达到适中温度以后就可以停止供热了,内里温度要等至少12个小时才能完全回升。
(5)用微波器:用微波器复温的方法可以使宝宝的体温恢复较快,体温回升1℃的时间只要6分钟,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烧伤或受到辐射危害,要格外小心。对于宝宝的敏感部位如眼睛,生殖器等在加热时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内复温或主动中心复温
相比于外加温,这种复温方式是从提高宝宝的内里温度开始,即首先把热量输入体内。
2.补充热量与输入液体相结合
由于复温会使宝宝的体温回升并加快组织细胞代谢,因此需要补充能量以防止低血糖出现。此前宝宝的低温已经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所以不要让宝宝吞服任何营养液。当宝宝的体温有所回升,接近正常以后,才可以喂养。因为低温时的宝宝尿量很少,此时复温以后仍旧尿量较少的话,就要适当减少液量。
3.控制感染
感染几乎是每个低温宝宝都会遇到的,但是很容易忽视。为了避免让宝宝受到更大的健康威胁,建议适量使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选择上要视情况而定,在具体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出来之前,可以服用氨苄青霉素150~200mg/(kg·d),以及庆大霉素4~6 mg/(kg·d)或者丁胺卡那霉素10~15 mg/(mg·d)。如果复温以后宝宝依旧少尿的话,氨基糖苷类的药物要少用,同时注意宝宝的血药浓度范围。
4.加强心血管系统支持
心血管检查会反映出宝宝在低温状态下存在心肌受损心功不全的问题,这个时候可以用正性肌力药物,严重的低温宝宝可以另外静脉推注利尿药。呋塞米常用来纠正宝宝的高容量血症。
5.肺出血的治疗
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的低温比较严重的宝宝会出现肺出血,可以考虑肝素治疗法。如果出现肝素化情况,必须马上输血,同时准备足量硫酸鱼精蛋白。肺出血情况很严重的要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宝宝很可能便会可以借此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