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天中睡眠占用的时间较长,又常常闭着眼睛,眼前即使有异物也不会很快地闭眼以保护眼睛,所以很难发现宝宝眼睛的异常。若异物在眼内停留时间过长,或异物停留在宝宝眼球里,继发感染,后果是很严重的,下面就列举宝宝刚出生时,极易出现的几种症状。
1、流泪。宝宝眼睛自然流出泪水,时多时少,通常是由于各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等,都可能引起并发炎症,阻塞泪管而出现流泪。鼻炎、鼻窦炎也可能引起流泪不止。
2、怕光。宝宝的眼睛不愿睁开,喜欢躲在阴暗处。此症状最常见于“红眼病”、麻疹、水痘、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初期。
3、发红。宝宝眼睛的白眼球及眼皮发红,并伴有黄白色分泌物。这一症状最常见于麻疹初期和流行性感冒,风疹、红眼病和猩红热在发病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红眼现象。
4、无神。如果宝宝的眼神黯淡,应考虑其体质虚弱,多伴有消化不良、贫血、肝炎和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另外,遗传性近视也可能使宝宝出现眼神无力等现象。
5、睑垂。如果宝宝眼睛下垂,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6、眼屎。宝宝眼角周围有分泌物,多是因为宝宝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结膜上皮和淋巴组织还未发育完全,加上缺乏泪液分泌的缘故,一旦被细菌感染,极易发生结膜炎,使分泌物增多。当然,也有一部分宝宝患结膜炎是由于妈妈患有子宫颈炎、阴道炎等疾病,在分娩期间因眼部感染而发生结膜炎。
7、频繁眨眼。宝宝频繁眨眼,应考虑有异物入眼的可能;沙眼、眼睑结石、角膜轻微炎症,亦会产生这种现象;频繁眨眼并牵动面部肌肉,同时还伴有精神不集中,应从宝宝多动症方面考虑。
因眼疾引起的视力障碍,除了造成个人生活的不便外,也会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虽然医疗技术进步,大大提高眼疾治愈的机会,但是仍有不少眼疾仍嫌发现太晚,延误治疗时机。以下列举数种严重的婴幼儿眼疾和引起婴幼儿患上眼疾的原因,各位家长注意看看。
1、猫眼
猫眼即瞳孔出现黄白色反光。人们的黑眼珠中心有个瞳孔,正常是暗灰色的。若瞳孔呈现黄白色反光,表示眼内不正常。
表现猫眼外观,最可能的眼疾是视网膜母细胞癌。它是一种恶性眼内肿瘤,可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此病有遗传倾向,多半在二至四岁左右被发现。若肿瘤还很小,可借助雷射或冷冻疗法。太大的肿瘤,则须将眼球挖除,以免肿瘤蔓延到眼窝或移转到全身。
另外,先天性白内障或早产儿视网膜症也会出现猫眼的现象。
前者可因先天遗传或母体感染德国麻疹而得病。后者则可能是因为早产儿的视网膜发育尚未完全,再加上早产儿放置保温箱,高浓度氧气的刺激所产生。此两种眼疾均需尽早治疗,以防视力恶化。
2、牛眼
牛眼即先天性青光眼。这是一种先天性眼疾,症状在出生或出生三个月左右出现。症状包括怕光、流泪、眼皮挛缩、眼角膜变大且混浊不清。婴儿喜欢躲在棉被或较暗的地方。
患眼的眼压增高,眼珠被撑大,眼睛看来较正常人为大,故称牛眼。此病若未能早期施行手术以控制眼压,则视神经将因而丧失功能。
4、脓眼
脓眼即新生儿眼炎。胎儿经过产道出生时,若不幸感染到包涵体披衣病毒、淋病球菌、葡萄球菌或肺炎球菌时,即会造成化脓性结膜角膜炎,甚至会破坏整个眼球。这些化脓症状在出生后一至十天发生,须紧急以抗生素治疗才能挽救眼睛。
5、泪眼
泪眼即婴儿泪囊炎。出生后一周内,约有一半左右的婴儿,因为鼻泪管仍未完全通畅,所以有泪液溢出之现象。
婴儿到一个月大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婴儿都已不再溢液。但仍有百分之十的婴儿,其鼻泪管仍然狭窄,泪液排流不畅,进而引起泪囊炎。在内眼角(泪囊部位)近鼻梁处挤压时,有少许脓样物流出来。
婴儿泪囊炎在早期可以先按摩泪囊将脓样物挤干净,并点些抗生素眼药水。等到六个月大时,绝大部分的泪囊炎可以痊愈。少数六个月至十二个月大的婴儿若持续有泪囊炎,则需由眼科医师施以泪管通条术,将狭窄之鼻泪管通开,以利泪水排流。
6、小眼
小眼即先天性眼睑下垂。它可以是遗传而来,但大部分病例原因不明。
小眼乃因眼睑提肌发育不良所造成。
症状是上眼皮向下垂,想睁开眼睛却睁不太开,或将头部抬高后仰,而下巴呈现上举之姿势,或用力睁眼时,眉弓抬高。
若婴儿出生时,就伴随中等程度至严重的眼睑下垂,特别是单侧下垂者,则在一岁之前,就得动手术治疗,以免产生弱视。若眼睑下垂情形不是很严重,则三至五岁是适当的手术时机,可以避免幼儿上小学后产生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