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听人家说“烂嘴角、烂嘴角”,却一直不知道烂嘴角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啊,我们常听到的“烂嘴角”,就是医学上所说的 “口角炎”。
口角炎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口角,刚开始发病时,表现为口角黏膜皮肤交界处发白或苍白,随之病变区糜烂变软,张口时有刺激痛,进而出现溃疡、干裂出血,常有继发感染,有时还会出现小脓包和结痂,有痛感,说话、吃饭时张不开嘴。
宝宝发生口角炎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三种则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季节气候原因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
1、宝宝饮食过于精细、偏食
在日常饮食中,有些宝宝会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又不喜欢吃蔬菜,又不喜欢吃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导致缺乏维生素C、B2及锌,因此很容易导致口角发干而皲裂。
2、气候干燥,皮肤易干裂
门诊专家表示,每到入秋时节,天气总会比较干燥,加上宝宝们不及时补充水分,因此“烂嘴角”来就诊的小病人就会急剧增加。专家还指出,秋季时节,人的嘴唇及周围的皮肤最容易干裂。
3、经常舔嘴角
有的宝宝在感到口唇发干的时候,会出现一种习惯性的动作,那就是用舌头舔嘴唇。其实这样是很容易导致烂嘴角的。因为在气候干燥时,舔上的唾液很快就蒸发掉,就会越舔越干,致使嘴唇干裂而发炎。
宝宝烂嘴角怎么办烂嘴角常会惹得宝宝非常不舒服,甚至大大降低了宝宝的食欲,或者使宝宝不得安睡。为此,妈妈们非常焦急:宝宝烂嘴角怎么办才好呢?碰到这种情况的话,应该要给宝宝补充B族维生素,注意保持宝宝的膳食平衡,并重视宝宝口腔的清洁卫生。
一、补充B族维生素
夏季到来时,爸爸妈妈们应特别注意保护好宝宝的口唇,当发现宝宝口唇发干时,可以给宝宝涂少许硼砂甘油、润唇膏或食用油,防止干裂发生,并服用维生素B2,补充维生素B2。如果宝宝嘴角已经糜烂发炎,那么可以用75%的酒精或0.2%的碘伏涂宝宝的口角,每日2次。
二、注意膳食平衡
宝宝偏食的坏习惯一定要戒掉。平日里应保证宝宝摄取营养的均衡性,如对含核黄素丰富的食物要多吃些,如粗粮、黄豆、豆制品、牛奶、鱼类、菠菜、南瓜、香蕉、梨等,此外还要注意对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的补充,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新鲜绿叶蔬菜等,培养宝宝不偏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充足的水分补充是不能缺少的,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促使机体维持良好的状态。
三、重视口腔的清洁卫生
爸爸妈妈要培养宝宝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饭后,要及时让宝宝漱口、睡前也不要让宝宝再进食,以免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滋生细菌。
宝宝烂嘴角护理宝宝烂嘴角之后,爸爸妈妈要注意给宝宝最好护理工作。不然,情况如果恶化,宝宝可是要受苦的!
首先,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一支宝宝专用润唇膏,每餐饭后,先将宝宝的小嘴巴擦干净,然后涂一次,到临睡前再涂一次。最好在白天多给宝宝涂几次。如果发生皲裂,可以给宝宝涂点滋养抗菌的软膏,如防冻膏、金霉素软膏等。
其次,如果宝宝的唇部非常干燥,并有脱皮现象,那么可以在宝宝睡觉前给宝宝进行唇部的特别护理:先用湿毛巾轻擦宝宝唇部,然后把水分擦干,再涂上大量的唇膏。这样连续护理一个星期后,宝宝的嘴唇就会恢复润泽了。
最后,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口唇,当发现孩子口唇发干时,可涂少许硼砂甘油、润唇膏或食用油,防止干裂发生。同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服用维生素B2,每日3次,每次1-2片。如果已经糜烂发炎,可以用75%的酒精或0.2%的碘伏涂口角,每日2次。坚持这样一段时间,伤口可以很快愈合。
妈网提醒:宝宝烂嘴角,爸爸妈妈们要重点关注宝宝的小脏手,不能让宝宝用手去抓,以免发生感染糜烂。
宝宝烂嘴角饮食宝宝烂嘴角,跟宝宝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有关系的。这里主要是针对宝宝偏食的坏习惯而言。为了预防宝宝烂嘴角,爸爸妈妈应保证宝宝摄取营养的均衡性,如对含核黄素丰富的食物要让宝宝多吃些,包括粗粮、黄豆、豆制品、牛奶、鱼类、菠菜、南瓜、香蕉、梨等;此外,还要注意宝宝对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的补充,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新鲜绿叶蔬菜等;培养宝宝不偏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充足的水分补充也是不能缺少的。
宝宝烂嘴角的话,也可以根据宝宝的体质与症状,选择合适的菜谱。
1、菊花料饮:此品有改善咽干喉燥之用,其做法为:将白菊10克放入茶杯中,加少量白糖,用沸水冲泡3-5分钟,温凉后饮用。
2、芝麻木耳汤:此品适用于大便干燥的宝宝,其做法为:将黑芝麻10克炒熟,木耳3克泡发,加水煎煮,调入适量白糖食用。
3、胡萝卜粥:此品可防止宝宝皮肤粘膜与眼睛干燥。其做法为:将胡萝卜洗净后切成小碎块放入锅里,加上粳米和水慢火熬煮食用。
宝宝一开始都是食用母乳的,所以宝宝的便便都是不成形的黏稠状。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偶尔也会微呈绿色;有酸味,但是不臭;形如膏状或糊状,稠度均匀。宝宝每天平均排便次数为二至四次,如果宝宝平时排便次数仅有1到2次,突然增加到5-6次的话就要考虑宝宝是否有患病的可能。而宝宝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为频繁,但宝宝发育情况良好,体重没有减轻,则不用怀疑宝宝患病。
宝宝的健康状况也会引起大便气味和含水量的改变,宝宝在排便时偶尔会变稀,父母不用担心宝宝是否异常或感染到什么。但是,如果宝宝的大便呈水样并且伴有气味和颜色的突然改变和排便次数的增加,那么父母就该带宝宝去看医生了,尤其是在宝宝精神不好的情况下。
宝宝的饮食的改变也会引起大便的改变,随着宝宝的生长,吃的食物会渐渐丰富起来。有时候宝宝会因为食用了某种水果或蔬菜而引起便便颜色和形状改变的话,家长一般无需担心。但若是宝宝因为某种食物而导致大便变稀,家长就要立即停止此类食物的食用,等过段时间后再重新给宝宝一点一点的慢慢尝试,直到宝宝适应了。
如果发现宝宝的粪便中带有少量的血丝,就需要检查宝宝的肛门,看看宝宝是否肛门周围有血管破裂的现象,有的话就要带宝宝去看医生了。如果是出现大量血液、浓汁、黏液的话,宝宝就有可能是肠道感染,要及时去医院中诊治。
两个月的宝宝大便干燥怎么办宝宝消化功能不完善,大便干燥使得宝宝排便过程困难增加,父母很是心疼。对于宝宝大便干燥,其实可以从饮食上来调理,缓解症状。
母乳不足和母亲的饮食情况都会影响宝宝大便,母乳不足使得宝宝总是食不果腹,有可能2到3天才大便一次,而且母亲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也会间接通过母乳传到宝宝体内,导致宝宝大便偏碱性,大便干硬不易排出。另外,奶粉不消化也会引起宝宝大便干燥。奶粉中酪蛋白、钙盐的成分高,在胃酸作用下容易成块,宝宝消化功能弱,无法消化掉,所以直接导致宝宝大便干燥。宝宝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也会导致宝宝大便干燥。对于宝宝大便干燥的情况,归纳了以下几点建议,相信可以解决宝宝排便的问题。
1、宝宝起床后就可以给他喝水,既可以补充晚上流失的水分,也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清洁肠管和口腔,半个小时后再喝奶。若是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一些果汁或蔬菜汁。
2、白天让宝宝多做一些适当的运动,这样也可以促进宝宝全身的代谢,对肠道的蠕动也是有帮助的。
3、尽量让宝宝自然的排便,不要让宝宝养成依赖开塞露或其他药品的辅助来排便。
4、宝宝如果是上火了,要选择药性温和的儿童专用药。
两个月的宝宝大便绿色是怎么回事在饮食没有明显改变或不良的情况下,大致上宝宝的便便颜色呈黄色,但也会有些情况会呈现绿色。什么原因会导致宝宝大便颜色改变?宝宝在受凉时就有可能会使大便呈绿色,或是饥饿状态下也会。
宝宝如果着凉了或是消化不良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溢奶和拉绿色大便的现象。家长如果没有办法判断宝宝是因何而大便呈绿色的话,就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宝宝是否因为腹部受凉或消化不良所致。如果检查出宝宝有感染的话,就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宝宝在饥饿的时候肠道的蠕动会加快,也会直接导致宝宝便便变成绿色。另外,宝宝在发育中也要补充对铁的吸收,如果宝宝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也会引起宝宝大便变绿,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而且容易有臭味。还有,在宝宝开始食用菜泥时也会排出的大便中常会伴有小量的绿色菜泥,这种现象在宝宝更换食物中是很常见的,家长不用担心宝宝是不是消化不良导致的,一般在喂养几天后,宝宝适应了,大便颜色就也不会再呈现绿色了。
如何判断两个月的宝宝大便正常宝宝大便的状况也是衡量宝宝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项指标,宝宝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能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如何观察宝宝便便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新生儿的便便中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是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宝宝出生后几小时内会排出的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不过没有臭味,通常在进食后2-3日内会逐渐过渡为正常的粪便。
2、通过母乳喂养的宝宝的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的白色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大约排便2-3次。如果宝宝每天大便达到3-5次,但大便所含水分不多且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的宝宝的便便多为淡黄色,大多能成形但所含的乳凝块较多,便便的量也多、味道较臭,每日约排便1-2次。
4、如果以母乳加牛乳或是与牛乳相似的乳品来混合喂养宝宝的话,宝宝的便便会较黄且质地较软。若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则宝宝的便便性状会更加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两个月的宝宝大便的注意事项新陈代谢是每个人每天都要进行的程序,宝宝也不例外。通过肠道的消化,将一些物质吸收或排泄。排泄就是将废物排出体外,也就是排便。在宝宝日常中,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喝点水,稀释一下肠道的细菌浓度,好方便宝宝排便。另外,妈妈也可以帮宝宝按摩肚子,在宝宝的肚脐用中间的三个手指顺时针的按摩5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能够帮助宝宝的肠道蠕动,使宝宝产生排便的反射。
另外,要养成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是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坐盆大便的习惯,并教他们“嗯嗯”使劲。早晨起床宝宝的情绪也比较平稳,注意力容易集中,每天都训练宝宝排便的话,宝宝就能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另外,宝宝如果排不出大便的话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坐在坐盆上,长时间坐盆会造成体弱的孩子脱肛。也不要让宝宝边坐坐盆边玩,这样会分散宝宝注意力,影响宝宝排便。
有时候宝宝有了要大便的意识时,父母要立即让宝宝排便。经常禁止孩子大便,会容易导致孩子便秘,大便没法及时排出,滞留在体内会造成大便干燥,排便时会产生困难。如果宝宝要大便的时间确实不合适的话,父母应该逐步的纠正,提醒孩子按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