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为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症,是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也是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那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防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防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但是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所以日常要注意预防。
1、有制剂过敏史的人,平时应该要注意避免使用致敏的制剂。
2、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物品,如阿司匹林、奎宁、头孢菌素等,这样有利于预防病情的反复发作。同时还要不定期检测血液。
3、食物选择方面宜软而细,如果有消化道出血的现象,应吃半流质或流质的食物,宜凉不宜热。可适当吃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的食物。
4、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
5、平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和感冒,防止外伤;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可进行如散步、慢跑的简单运动以增强体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发于儿童身上;慢性型则多发于成年育龄女性,妊娠期容易复发,发病之前多数没有明显的感染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同时发病的机制也没有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患者可测到体内有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当结合了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过脾、肝脏时,会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从而使血小板减少。
儿童ITP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的2~21天发病。妊娠期女性发病可能与雌激素相关。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和贫血。症状较轻时表现为散在四肢及躯干皮肤的出血点、紫癜(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及瘀斑、牙龈出血,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生殖道、视网膜及颅内出血,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紫癜及瘀斑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但常见于下肢及上肢。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注意事项
1、发病较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注意是出血严重者需绝对卧床。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避免外伤。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注意是慢性紫癜者,则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
3、精神调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注意是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或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