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食疗原则可根据病理的关键及主要病理环节来制定。一般急性型的食疗可遵循清热凉血、滋阴化瘀的原则组方;慢性型则可以益气养血、活血摄血的食物组成。那么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食疗方是什么呢?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食疗方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食疗方
1、血热妄行。多见于急性型,证见皮下可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尤以下肢多见,或见鼻衄、齿衄,甚则尿血、便血,常伴发热、口渴、便秘、尿黄等症,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治宜凉血止血,解毒清热,消瘀化斑。
(1)二鲜饮 鲜白茅根(切碎)150克,鲜藕(切片)200克。煮汁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服至热退斑消。
(2)藕柏饮 生藕节500克,侧柏叶100克。共捣烂如泥,绞榨取汁,用温开水兑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3)刺儿菜饮 取鲜刺儿菜250克捣烂取汁,加入少量黄酒,每次饮1小杯,每日2~3次。
2、阴虚火旺。多见于慢性型,证见皮肤瘀点、瘀斑,时轻时重,或见鼻衄、齿衄,常伴头晕乏力、心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1)五鲜汁 鲜生地、鲜茅根、鲜藕节、鲜西瓜皮、鲜梨各30克。加多量煎汤取汁代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
(2)荸荠萝卜饮 荸荠、白萝卜各100克。加水煎煮至熟,服时可调味,每日1剂,分2~3次喝汤食荸荠。
3、气不摄血。慢性型中的主要类型,证见紫癜色暗淡,呈散在性出现,时起时消,反复发作,过劳加重,神情倦怠,心悸气短,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治宜益气摄血,养血消瘀
(1)鱼鳔膏 黄花鱼鳔120克。每剂加水后用文火炖12小时,炖时经常搅拌,直至鱼鳔全部溶化即成,待凉后分为8份,每日服2次,每次服1价(服时需再加热)。
(2)大枣粥 大枣15克,粳米100克。加水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剂。久服可奏良效。
(3)羊骨汤 羊胫骨(敲碎)2根,红枣20枚,花生(连皮)50克。加水煎煮至熟烂,喝汤食花生,每日1剂,连服15天为1疗程。
4、通治方。下列食疗处方,因适用范围较广,一般勿需辨证,尤便于患者自行选用,故称为通治方。
(1)炒花生 连衣花生180克。炒熟食之,每次60克,每日3次,7天为1疗程。
(2)茄子煲 紫茄子250克,大蒜50个。共入砂堡煮至烂熟,调味后食之(忌佐胡椒、花椒、桂皮、茴香等调味品),每日1剂,顿食。
(3)豆枣冰糖羹 白扁豆100克,红枣20枚,冰糖50克。加水文火炖成羹汤即成,每日早晚各食1剂。
(4)花生龟枣煲花生(连衣)50克,红枣10枚,乌龟肉120克。共入砂煲,文火炖至烂熟,每日1剂,1次顿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疗法
ITP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所以在饮食方面应该选用能增加血小板的食物,如花生衣、红枣、胡桃肉、龙眼肉、当归、阿胶、黄芪等;不能喝酒,不宜吃辣椒等辛热燥烈的食物,可多吃莲藕、银耳、丝瓜、萝卜等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食物;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及水果有利于获取维生素,能有效减少血管壁脆性,帮助损伤的毛细血管修复;该病多为慢性,可反复发作,反复出血等,机体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平时还应该进食富含铁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木耳、海带等,有利于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一般来说,急性发病的食疗应遵循清热凉血、滋阴化瘀为原则;慢性发病则以益气养血、活血摄血原则为主。
1、猪皮花生汤
材料:猪皮50克,带衣花生30克
做法:将猪皮洗净,切成小块,与带皮花生一同放入铁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汤计较稠,疗效越好。分作2次趁热食用,可加红糖少许调味。
功效: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益气养血摄血的作用。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食疗方
2、红枣龟胶冻
材料:生地黄、麦门冬、阿胶、龟甲胶、冰糖各50克,红枣适量
做法:先将生地黄、麦门冬、红枣加水煮取浓汁,弃药渣留红枣另食。将阿胶、龟甲胶加水100毫升,隔水蒸化。倾入药汁加冰糖50克,黄酒20毫升,慢火收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
功效:对阴虚劳热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服2剂(2天)可见显效。肠胃虚寒泄泻,外感寒热未清者不宜用。
3、藕柏饮
材料:生藕节500克,侧柏叶
做法:将生藕、侧柏叶捣烂取汁,加温水服用,每日3~4次。
功效:有凉血化瘀,收敛止血的功效。
4、大枣粥
材料:大枣、粳米100克
做法:将大枣和粳米洗净之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一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服用,久服效佳。
功效:本方有益气养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