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疾病 » 卫生部:不得拒绝“乙肝宝宝”入园(3)

卫生部:不得拒绝“乙肝宝宝”入园(3)

时间:2016-07-20 10:55 作者:qpxadmin 点击:
导读:卫生部日前发布了新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草案)》,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中明确指出,托幼机构不得拒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的幼儿入园。

卫生部:不得拒绝“乙肝宝宝”入园

图片来源于华盖

  相关知识

  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常因输注含有该病毒的血与血制品,或使用被该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等方式传染。业已证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在尿液、唾液、胆汁、乳汁、汗液、羊水、月经、阴道分泌物、精液、胸水、腹水中均可检出,因而密切生活接触、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关于经口感染问题,有人认为病毒入口后,必须通过消化道粘膜破溃面,如口腔溃疡、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病灶进入血行而发生感染,在消化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经口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远较甲肝为低。实验研究观察,尚未证实乙肝患者的粪便具有传播作用。 

  乙型肝炎的传播以及预防

  预防乙肝重点是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和预防注射 ,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血制品应严格检查,如乙肝病毒HBV标志阳性,不得出售和应用。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观察,均不得献血。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我国生产的乙肝血源性疫苗已较成熟,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较好,对婴幼儿的预防及阻断母婴垂直传播获得了满意效果。可于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1个月、6个月各肌肉注射一次,每次30微克,其后抗HBs阳转率达96%。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对婴儿的保护率可提高到95%以上。

  新生儿打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庄辉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提醒广大育龄父母,孩子出生后24小时之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而且越早越好。宝宝打疫苗

  庄辉说,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乙肝病毒,90%左右会引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然而,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医务人员或家长对24小时内接种疫苗概念含混不清,导致疫苗注射不及时的情况。“有的人认为要等到孩子出生24小时后才打疫苗,这是不正确的。应该一出生就打,越快越好。”

  庄辉表示,我国实施计划免疫以来,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下降,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提前实现中国乙肝防治规划的控制目标。

  对于仍存在少数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庄辉建议,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剂量最好从5微克加大到10微克;确保新生儿0、1、6个月全程接种,即在孩子刚出生时、1个月大、6个月大时分别接种乙肝疫苗,打满3针。由于乙肝病毒可经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婴儿,还可能通过哺乳、喂养等方式传播给婴儿,对于母亲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孩子,应在出生时即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然后1个月和6个月后再分别接种一针乙肝疫苗。

关键字:乙肝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