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护理 » 宝宝听力异常应及时干预 8种情况及时就医

宝宝听力异常应及时干预 8种情况及时就医

时间:2017-01-03 11:14 作者:起跑线小编 点击:
导读: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主要有:1.先天染色体/基因异常,宫内病毒感染;2.母孕期或婴幼儿曾使用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奎宁、阿斯匹林等。

  据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存在有听力障碍的人约2000多万,仅儿童就占了1/10左右,其中7岁以下的孩子约有8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万-4万的速度递增。

宝宝听力异常应及时干预

  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主要有:1.先天染色体/基因异常,宫内病毒感染;2.母孕期或婴幼儿曾使用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奎宁、阿斯匹林等。3.新生儿期核黄疸;4.感冒、擤鼻涕方法不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病毒性腮腺炎;5.长时间处在高噪音的环境当中;6.耳外伤:家长不正确地给孩子淘耳耵聍(耳屎),掌掴耳部、鞭炮在耳边爆炸引起的气冲伤,跳水时耳部先接触水面等。

  聋儿在最初的两三年内如果被剥夺了接受语言刺激的机会,在今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将难以获得语言功能的良好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以后的社会交往、精神发育和学习困难等问题。但又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在咿呀学语时还不能表达他们的听力问题,因此,使得儿童听力缺失显得非常隐蔽。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家中听力异常的宝宝呢?

  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应多观察孩子行为,当出现下列情况,则需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1)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如婴儿在睡眠中,可以制造突然的声音,若有反应,多表现为惊跳或者觉醒等反应;

  2)3-6个月:不会寻找望向声源;

  3)6-9个月:不会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

宝宝听力异常应及时干预

  4)9-12个月:不能执行简单指令,比如把小球拿给我;

  5)12-15个月:不能说出第一个单字,如:爸、妈、灯、车等;

  6)15-18个月:对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7)18-24个月: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8)儿童时期:交流时,常常需要别人重复,有时能听见别人讲话,有时听不见;上课常常不专心,学习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专注地望着讲话者的脸,以试图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理解说话内容等。

  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旦确定是存在听力问题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一般来说,对于轻、中度的耳聋患儿,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后听力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对于重度、极重度的耳聋患儿必要时需要佩戴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来改善听力。在经过相应治疗后,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治疗后患儿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了,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以及这种声音的意义,更不知道如何分辨声音,所以,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主要包括有:

  1)发音训练 每天坚持安排聋儿进行听音、发音、教话、学话进而写话的训练。

关键字:宝宝听力异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