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中学教师谈校园霸凌:“学校往往息事宁人”(3)

中学教师谈校园霸凌:“学校往往息事宁人”(3)

时间:2016-12-28 15:33 作者:小波 点击:
导读:近日,随着“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的持续发酵,关于如何定义“校园霸凌”?被“霸凌”后该如何处理?网络上议论争论不休。

▎校园霸凌的范围

  对于该如何定义“校园霸凌”,上海闵行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陈滢表示,就像我们看过的《哆啦A梦》动画片,其中胖虎对小夫和大雄的很多行为,其实就是校园霸凌。

  “校园欺凌者和被欺负者往往都有一个强弱的力量对比,而且有持续性,会反复发生。”陈滢说,其实校园欺凌都很多种形式,但我们现在往往更多关注的是身体上的欺凌。

  她认为,有些表现形式比较隐蔽的欺凌也须得到重视,如“社交欺凌”,“像孩子在学校中组成小团体故意有目的性的孤立/排挤某一位同学。”此外,她指出,现在网络欺凌也成为了校园欺凌中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形式,如同学之间在社交网络上对某些同学带有传播性的攻击。

  对此,陈滢说,他们曾对一系列校园欺凌现象做过研究调查,发现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有比较明显的性格和家庭特点。

  “被欺凌者的性格往往是比较软弱,身材瘦小,或者还有一些生理上的特征,比如口吃/反应慢/肥胖等。”陈滢说,在她的调研经历中,发现许多身材肥胖的孩子都很容易成为被欺凌对象。

  而欺凌者的性格有暴力倾向,往往是因为在家庭教育中也遭受过暴力,“比如他父母的管教方式就是打骂。”

  对此,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心理教师温学琦也表示赞同,“进行校园霸凌的学生在欺负人时心理通常是存在问题的。他们有时看到爸爸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他就开始用暴力,没有意识到这样会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温学琦说,在他欺凌别人时,没有意识到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心理满足。

  他表示,如果想预防校园霸凌,核心就是要教会孩子“尊重”,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学校,因为大部分老师都是受过师范教育,受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的,他们是知道维护孩子自尊的。但很多父母没有意识的,孩子心灵的底线是安全感,如果没有安全感,他们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欺凌者有时候就是觉得自己的自尊被挑战了,他想通过欺凌的方式来争取尊严,让别人高看他一眼,他会有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让别人怕,把别人打趴下,而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很可能来自家庭。”

  对此,温学琦认为,学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情绪不好时应该怎么做、该如何与人交往、感觉到愤怒时如何应对。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父母的培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要大于学校教育的,现在很多父母不注意这方面,他对孩子就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动手,孩子就会习得这种行为方式。”

  另外一方面,学校出于保护学生,会尽量避免学生负法律责任,“但是学生如果感受不到他已经触犯了法律的话,他就不知道害怕,所以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不能真心悔悟征得对方原谅的话,你就要负法律责任。”

  温学琦认为 ,欺凌别人的学生应该更加清楚自己所要负担的后果,这才会真正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专职心理老师李淑惠表示,“校园霸凌”还是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关,主要是家庭因素,比如说家庭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比较受压抑,常常表现出攻击性。

  李淑惠说她会常举办一些竞技活动,比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联欢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正面的引导,而且每年都会请法院的工作人员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宣讲一些案例,如何遵纪守法。

关键字:校园暴力,霸凌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