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安全防控水平。一是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印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控专项督导办法》及评估指标体系,强化校内保卫力量规范化建设,加强学校技防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校园拥挤踩踏、火灾、食品安全、危险品、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二是做好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校园周边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完善警校联动,落实“高峰勤务”模式,动态掌握校园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坚持校车安全治理常态化,加强对学生、家长和驾驶员的安全宣传教育,依法查处校车超速、超员、不按审核路线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等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与载体,普及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基本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加大整治力度,消除违规办学行为。一是坚决治理和严肃查处违规补课、有偿补课和乱收费等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二是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落实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责任,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乡村适龄儿童不因学习困难或家庭困难而辍学。三是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动态监管,定期对“小学化”现象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保教工作。
强化责任意识,做好重点工作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及时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舆情应对,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做好城镇学校布局规划,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乡村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三是及时制订、完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体系,推动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转变教育管理方式,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