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近六成中小学生睡不足9小时 睡眠剥夺影响学习(2)

近六成中小学生睡不足9小时 睡眠剥夺影响学习(2)

时间:2016-10-27 08:48 作者:小波 点击:
导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相比成年人,睡眠剥夺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更隐匿和不可逆。而究其原因,学业压力成为影响儿童睡眠的主要因素。

  睡得少未必成绩好

  从1998年开始,上海率先在中国开展“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及其应用”课题研究。课题组从流行病学、儿科学、神经生物学和教育学四个视角展开对儿童睡眠的研究。该课题研究涉及9个省市,研究对象为0-18岁人群,其中有30250名儿童。该课题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课题研究者江帆表示,2005年课题组在调查时发现,全国九个省市中,上海儿童的睡眠时间最少。学校课业负担重成为最主要原因,其中上学时间早和回家课业负担重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江帆解释,课题组对上海10所小学2249名小学生睡眠与学习成绩评估发现,睡眠不足9小时的,无论是学业总成绩还是各单项成绩被评为“差”的人群比例,要比睡眠大于9小时的高出5%。

  通过观察连续5天每天2小时的慢性睡眠剥夺对青少年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者发现,经历慢性睡眠剥夺的青少年,出现简单词汇工作记忆及算术工作记忆水平降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成年人对照组中,慢性睡眠剥夺首先导致主观嗜睡程度明显增加,但并未同期出现工作记忆水平降低。

  该研究结果提示慢性睡眠剥夺对儿童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可能具有特有的隐匿性。江帆说:“也就是说,儿童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并不表现出困意,家长也就不以为意。但实际上,他们的学习记忆能力则在下降。”同时,动物实验研究则从行为学角度论证了睡眠剥夺对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不可逆性。

  此外,课题组在临床实验研究中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青少年在经历连续5天每天2小时的慢性睡眠剥夺后,执行工作记忆测试任务时大脑功能的相应改变。

  研究结果显示,经历慢性睡眠剥夺的青少年,完成简单词汇工作记忆测试任务时,前扣带回、顶叶皮质等已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下降,而在完成复杂词汇工作记忆测试任务时,前额叶皮层出现异常激活。这一结果揭示了经历慢性睡眠剥夺的青少年出现简单工作记忆任务反应时间延长,与行为抑制相关脑区功能出现下降有关,而复杂工作记忆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则与前额叶皮质代偿激活有密切的关系。可见,睡眠不足对青少年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容小觑。

关键字:睡眠,学生,学习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