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都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下面,为您介绍一下正常心电图数值的大致范围,仅供您做个参考。
1、正常窦性心率 60~100bpm (对应的RR间期为1s~0.6s)。
2、PR间期:(120~200)ms。
3、QRS宽度:(60~100)ms。
4、QT间期:(340~430)ms(跟心率很相关,此为对应60~100bpm的QT间期正常最高值)。
5、QTc间期:<440ms (QTc为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RR,临界QTc值为440~460ms,>460ms判断为QT延长,<350ms为缩短)。
6、ST段:(-0.05~0.3)mv,(超过正常范围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上移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7、P波幅度≤0.25mv ,宽度≤0.11s。
8、Q波幅度≤同导联1/4R波振幅 宽度≤0.04s。
9、QRS波群较复杂,一般可认为0.5mv~2.0mv。
10、T波幅度≥同导联1/10R波幅度,胸前导联T波幅度高达1.2mv~1.5mv,T波低平或者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11、U波:振幅很小,在胸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可高达0.2~0.3毫伏。
1、 各波段时间与心率检测:心电图记录纸上横向坐标可以检测各波的宽度,即时间。1·0MM的距离等于0·04S。在心电图上检测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P-P(或R-R)间期的秒数即可得出心率数。计算公式:HR=60/P-P(或R-R)。
2、各波段振幅检测:心电图记录纸上的纵向坐标可以检测各波的振幅。1·0MM的振幅相当于 0·1MV的电压。
3、平均心电轴:心电轴是指左、右心室除极的最大的综合向量。代表这段时间内心室除极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大小,是空间性的。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有(1) 目测法:是一种较简单而粗略的大致测量方法。通常利用Ⅰ或Ⅲ 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判定心电轴是否有偏移。(2) 振幅法(作图法)(3) 查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