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为急性支气管炎,若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给治疗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小儿支气管炎是细菌或病毒侵犯气管及支气管而引起脑炎症,病原菌有流感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鼻病毒、副流感及流感病毒等。有人认为,病毒和细菌可以同时感染,病毒感染能损伤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造成粘膜破坏,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物理化学因素,如寒冷、气温骤变、煤烟、尘埃、高热空气及有害气体等都可损害气管、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影响纤毛运动,降低支气管的自净-排出功能,有利于病原微生物侵入;部分病儿当食入、吸人或皮肤接触某些刺激物,如花粉、尘埃、羊毛、药物、冷空气,可引起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异常反应而发病。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也常并发本病。钩虫、蛔虫的幼虫通过肺脏也可能发生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起病时很象感冒,患儿疲倦、头痛、咽部干痒、发热,常有刺激性咳嗽和胸骨后疼痛,严重者持续性咳成阵阵呛咳,引起呕吐和发憋。病初痰粘稠不易咳出,以后痰液逐渐变稀薄,呈粘液脓性。2岁以下小儿,有的表现喘憋明显,反复发作,夜间症状较重,可出现喘息性呼吸困难,呼吸增快,有三凹征(锁骨上凹、胸骨下凹及肋骨间凹),重者可有鼻翼煽动,甚至口唇发绀,但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如高热、嗜睡、萎靡不振、四肢发凉等)。治疗不及时,支气管炎可发展成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哮喘,若发展成慢性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则将进一步造成慢性肺功能不全。
对宝宝从小就应该有预防小儿支气管炎的意识,首先要注意小孩的冷热,不要穿得太热,要让他有适当的耐寒锻炼。气温较高,不要只想着怕小孩冷,而更重要的是随时要注意不要让小孩热着了,免得汗湿衣服更容易感冒。
如果孩子感冒,要尽可能早的给点药治疗,不要延误病情。中医儿科认为小儿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小孩出现感冒后,早一小时服药与晚一小时服药,所出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长期接触小孩的家长们,要学会观察小孩是否有感冒的异常情况,发现有异常时就应及时作出处理。
如果孩子有病,要一次性治愈,不要半途而废。小孩发烧超过39℃时,应在2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以下,体温持续39℃以上超过2小时会引起大脑细胞受损,影响小儿智力。有的小孩感冒后出现扁桃肿大或咳嗽(支气管炎),由于没有一次性治愈,导致以后有感冒首先就表现为扁桃肿大或咳嗽,并很难彻底治愈,时间长了就会转成慢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最后就是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