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各脏器都尚未发育成熟,体质有别于成人,生病了不能乱吃药,妈妈最好遵医嘱给宝宝用药,同时,还要避开6大用药误区:
误区1:熟人推荐药物不会错
在宝宝生病时,一些缺乏经验的妈妈喜欢向其他妈妈询问治疗方法,甚至使用别人推荐的药品。但实际上,每个宝宝的生病情况是不一样的,病因也不一定相同,正确做法是按医生指导用药。
误区2: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国内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有的妈妈在选购药品时专门购买进口药品,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进口药存在两大风险,一是监管力度没国产药品大,质量难保证;二是进口药物说明书多为英文,妈妈们不一定能完全了解药品的用途和用法。
误区3:中药无毒无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而言,西药会标出不良反应及禁忌事项,但中药却不标明。所以,妈妈千万不要以为中药无毒,随意给宝宝吃。
误区4:中西药混吃效果好
给宝宝吃西药,发现效果不好,有的妈妈就会带宝宝去看中医,给宝宝服用中药,甚至把中西药混在一起给宝宝吃,其实,这种做法不当,宝宝肾脏功能还不健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肝脏可能会受损。
误区5:给宝宝用成人药
有的妈妈由于缺乏经验,在用药时会给宝宝服用成人药。虽然妈妈会把药量减少,但成人药是不适合宝宝的。妈妈最好购买婴幼儿专用药给宝宝吃,以免用错药。
误区6:用药物预防疾病
为预防宝宝感冒,有的妈妈会给宝宝喝板蓝根,但这种做法也是不当的,因为板蓝根并不具有预防疾病的功效,妈妈千万别乱给宝宝喝。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宝宝吃错药的危害各位妈妈都懂,因此千万别掉以轻心,先明确哪些药不能给宝宝吃才是最要紧的。那哪些药不能给宝宝吃呢?妈妈要牢记以下5类药物:
1、抗生素类药物
宝宝感冒了,有的妈妈会给宝宝服用抗生素,这是不对的。抗生素可不能乱吃,因为一旦吃多了,病菌会产生耐药性,由此导致疾病会越来越难治。
2、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虽然能快速治愈皮炎等疾病,但不能给宝宝用,因为药物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妈妈一定要牢记,不要购买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激素类药。
3、解热镇痛类药物
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解热镇痛类药物也是不适宜宝宝的,因为有可能引起贫血和紫癜等症,妈妈最好别乱给宝宝吃。
4、止泻类药物
宝宝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妈妈千万别用易蒙停、药用炭等止泻药,因为这些药2岁以下宝宝禁用,2岁以上宝宝慎用,不然药物会影响到宝宝的智力发育,或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5、驱虫类药物
驱虫药有很多种,如果肠虫清、抗虫灵、驱蛔灵等,虽对多种寄生虫有效,但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果宝宝服用,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所以,妈妈不能随便给宝宝服用。
小儿常见病如何用药日常生活中,感冒、发烧、咳嗽、腹泻是宝宝常出现的病症,这些常见病更要谨慎用药,以免用错药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以下是宝宝常见病症的用药技巧,妈妈速mark:
1、感冒
宝宝感冒,会出现鼻塞、流涕、喉咙痛、咳嗽、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对症治疗是最快的治疗方法。如果轻微感冒,鼻塞流涕,可用小儿感冒颗粒、珠珀猴枣散、保婴丹等药物治疗。
2、发烧
感冒后,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烧症状,一般,3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建议用药治疗,直接用物理降温法退热。如果宝宝3个月以上,体温超过38.5℃,可用单一成分的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
3、咳嗽
咳嗽会影响宝宝睡眠、玩耍,如果宝宝出现这一症状,妈妈可根据情况让宝宝喝小儿止咳糖浆或清肺化痰颗粒。另外,服用药物期间,多让宝宝喝温水,以缓解喉咙干燥等不适。
4、腹泻
宝宝秋季易感染轮状病毒,出现急性腹泻症状,此时,妈妈除了要注意预防宝宝脱水外,还要根据医生指导给宝宝服用蒙脱石散剂治疗。服用前,最好每袋(3克)加50ml水,这样药物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注意不能让宝宝空腹服用,服用后也不要马上进食。
小儿喂药错误方法宝宝生病却不肯吃药,妈妈们是否会捏着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呢?这可是错误喂药方法,极易把药物灌入气管,引发窒息。那错误的喂药方法还有哪些呢?妈网列举了6个常犯的误区,妈妈要一次性收好!
1、用果汁、牛奶送药
药物苦涩,有的妈妈为让宝宝吃药,会把药片磨碎,倒入果汁或牛奶中给宝宝喝,这也是不对的。药物最好用白开水送服,因为部分果汁会抑制药物的功效,如抗过敏药、抗感染药等,牛奶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不能与药物同服。
2、给宝宝干吞药片
有的妈妈给宝宝喂药时,发现宝宝只把水喝下去,却没把药片吞下去,于是会让宝宝干吞药片,其实,干吞药片易让药片停留在消化道中,从而损伤消化道粘膜,更不利于宝宝健康。
3、掰开宝宝的嘴巴喂药
宝宝吃药不配合,有的妈妈会掰开宝宝的嘴巴强行喂药,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很容易使宝宝呛到,出现呼吸不畅症状。
4、宝宝大哭时喂药
宝宝大哭时,千万不能往TA嘴里放药片,否则药片容易误入气管,让宝宝被呛。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可先安抚宝宝,待TA停止哭闹后从嘴边侧面喂药,这样可以避免药物吸入气管的危险。
5、欺瞒药物的真实味道
为让宝宝吃药,有时妈妈会告诉宝宝药片味道像糖果,于是宝宝会乖乖吞下,但吞下后宝宝会发现妈妈骗人,下次会拒绝吃药,所以,妈妈最好不要用这招。
6、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喂药时要注意药量,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都是不对的,加大药量副作用也大,减少药量又不利于疾病的治愈,都会影响健康。
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当患支气管炎时,小儿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较小儿童还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细支气管炎表现。尽管有少数患儿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但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以在家用药治疗和护理为主,家长应遵医嘱给患儿按时间用药并做好家庭护理:
一、 保暖: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家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体温保持在36.5摄氏度以上。
二、 多喂水:小儿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三、 营养充分:小儿患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汁等。
四、 翻身拍背:患儿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除拍背外,还应帮助翻身,每1-2小时一次,使患儿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
五、 退热;小儿支气管炎时多为中低热,如果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一般无需给予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六、 保持家庭良好环境: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先看一下孩子的反映,如果还是不见好就要去做一下胸透,胸透对小儿一般没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