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除了体重不增加反而减少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一些信:
一、情绪变化
据美国儿科医生的调查资料显示,小儿营养不良对情绪的影响很大。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有异常变化时,应怀疑是营养不良的原因。
比如,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反映迟钝,表情麻木,多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元素,应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食品。
如果孩子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休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如果孩子情绪多变,爱发脾气,这些甜食过多有关,可能是"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
如果固执创任性,胆小怕事,则可能维生素A、B、C与钙元素不足,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便成为必吃食品了。
二、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孩子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结果。
例如,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如蕃茄、桔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食疗食物。这些食物所含丰富的酸类和维生素,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还有的孩子又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的行为,通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三、过度肥胖
很多小孩每天都吃得很多、很好,甚至可以说比大人吃得还好,但还是有孩子营养不良。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宝宝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一些小孩天天吃肉却仍然营养不良的现象,问过才知道,儿童的饮食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使儿童形成了偏食、挑食、爱吃零食、不吃早餐、早餐的热能及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营养搭配不合理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并由此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营养缺乏症、肥胖等各种营养问题。
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地合理搭配。
一、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孩子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乳牙数目等,早期发现小儿在生长发育上的偏离,尽早加以矫治。
积极防治疾病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矫治先天畸形等。
二、加强营养指导
有条件的话,最好坚持母乳喂养,预防婴儿时期的消瘦。早产婴儿由于发育不足,喂哺困难,另一方面营养的需要又相对较高,更应强调母乳喂养。
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
三、饮食调节
保证睡眠充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挑食、偏食,不要过多地吃零食。饮食调节是治疗营养不良的基本措施。轻度营养不良以调节饮食为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小儿吃饱为度。
中、重度营养不良遵循序渐进的方法,热能由低度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食物种类也逐渐增多;增加食量以患儿的食欲和大便情况而定,进食顺利者热量可增加到每日每千克体重120~140千卡。营养不良治疗后其热量再调整到正常需要量。
四、重视锻炼
经常带小儿到屋外,利用天然条件,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常开展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通过适当的体格锻炼纠正不良卫生及饮食习惯,饮食定时,保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