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转凉,是易感冒的高发时节。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占10%~20%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为此,呼吸科专家提醒:由于早晚温差大,感冒指数较高,父母们应适当为孩子增减衣物,同时采取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那么,小儿秋季感冒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起跑线育儿小编为您讲解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秋季感冒症状
感冒,也叫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按照西医的理论,感冒可以分为病毒型感冒和细菌型感冒,而病毒型感冒又可细分为流行性感冒和一般感冒。这其中最常见的是一般性感冒。病毒型感冒和细菌型感冒因成病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大为不同。从中医学的角度,根据感冒症状,将感冒类型分为风热型感冒、风寒型感冒、暑湿型感冒(也就是常说的肠胃型感冒)、寒包火感冒等四类。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风热型感冒和风寒型感冒。
我国因幅员辽阔,同处秋季,北方已经逐渐降温,但偶而还会出现“秋老虎”现象,就是温度不降反增,让人措手不及。易诱发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黄鼻涕等外在表现较重的症状。而在南方,秋季依旧温度不减,而且由于高温,湿度也很大,容易出现类似暑湿型感冒的症状,除正常感冒症状外,还会有肠胃不适、胸闷、呕吐、尿量减少且尿液颜色明显发黄的现象。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秋季感冒的治疗
宝宝秋季感冒时,可根据具体感冒症状,选择各种治疗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治疗。一般在宝宝病情很轻,只有轻微感冒症状,无其他器官明显不适时,不用急着就医或服用药物。在一般的情况下,宝宝的感冒症状会在7-10左右自然消退,只需要注意补充水分、保证休息时间、保持卫生即可。
如病情发病较急或长时间有低烧的现象,建议就医治疗。小儿感冒在医院就诊时,经常会建议进行打针治疗,这包括一般的肌肉注射和输液治疗,这几乎已经成了治疗儿童感冒的标准方式,但这合理么?其实比较合理的治疗方式,应该是能吃药的就不要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要输液。儿童感冒输液治疗迎合了父母想要尽快治疗宝宝的心理需求,但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输液治疗的原理主要是依靠抗生素来杀死细菌,但人体内细菌还有很多的有益细菌,能够帮助人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细菌,造成患者的身体素质减弱,反过来又容易诱发感冒,然后再进行抗生素治疗,造成了恶性循环,也提升了细菌的耐药性,时间长了造成无药可救的现象。口服药物控制病情的方式还是比较安全的。
另外,中药治疗方法中还有按摩疗法和针灸疗法,原理是通过外部作用刺激宝宝本身免疫系统的运转,从而达到治疗感冒的效果,家长可以根据宝宝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秋季感冒的护理
科学的护理既可以帮助孩子缩短感冒患病时间,也可以有效减轻宝宝感冒痛苦。根据秋季感冒的特点,宝宝感冒的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衣物增减和室内温度控制,让患病宝宝尽量处在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内,有利于宝宝的自身恢复。
(2)感冒后宝宝的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宝宝的饮食要易于消化,粥类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3)保证晚间充分的休息,晚间睡眠时间是身体康复的关键。有研究表明,晚间身体的恢复效率要明显高于白天。
(4)感冒期间出汗量增大,小儿感冒期间应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
(5)密切观察病情,从发现感冒症状开始,就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病情严重需及时就医。
(6)按医嘱要求,按时服用药物。并在病情缓解后继续服用几天药物,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