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1-3岁 » 1-3岁疾病 » 孩子反复出现的毛病 家长要注意了(2)

孩子反复出现的毛病 家长要注意了(2)

时间:2016-11-26 09:54 作者:qpxadmin 点击:
导读: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大多都是呼吸道的问题。如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这种呼吸道感染的部位往往比较固定,反复在一个部位。那么,就需要你注意一下:孩子经常得的是咽炎、喉炎、还是扁桃体炎……

孩子反复出现的毛病

  案例C

  我女儿小时候也老是生病,医院不知去了多少次。后来她长大了,身体好像也就好了,再也不像小时侯那样体弱多病了。

  宝宝老是生病其实很普通,几乎所有宝宝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在医学上称作“儿童期卡他状态”。“儿童期卡他状态”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非特异性、可自行缓解的良性阶段。孩子1周岁以后,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基本消失,而自身内免疫系统却还不完善。加上此时孩子多已断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喂养不当或不注意卫生,很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此时孩子的呼吸系统防御机制也不完善,当气候变化、被动吸烟、皮肤破损、滥用抗生素时,孩子抵抗力下降,多种病原微生物便会乘虚而入,造成机体感染发病。这种状态一般在孩子3~4岁时到达高峰,7~8岁后随着机体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此状态即自行消失。

  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孩子可以由此得到锻炼,父母在平时的护理中只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营养供给,合理搭配饮食。小婴儿应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其中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婴儿抗病能力。4个月以后,婴儿营养需求增多,这时可以逐渐增添辅食。对于刚断奶的孩子,应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乳类、肉、鱼、豆类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另外,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也多。如饮水不足,也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免疫功能下降。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宜选用白开水。

  其次,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可以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睡眠状态下,机体可分泌大量生长激素,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和智力开发。

  第三,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免疫接种是帮助孩子抵御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孩子反复出现的毛病

  第四,加强体格锻炼,有意识地增强孩子对寒冷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孩子衣着应恰当,不要一年四季都包得严严实实。从婴幼儿起,就应逐步让孩子在秋冬季进行日光浴、空气浴,以增强皮肤、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概率。

  最后要注意的是,家庭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环境。如果随意打骂或体罚孩子,会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恐惧、忧虑之中,可导致各种激素代谢不平衡。除了直接干扰正常发育外,还会使孩子抵抗力下降,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扰。

  害宝宝生病的八类“关爱”

  母爱胜过世间所有的爱,“母源性疾病”大都来源于过分的母爱。

  1、孕期大补:

  为了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从孕期的那天起,母亲就大补特补,山珍海味,生猛海鲜,高蛋白高营养,水果蔬菜样样齐全,却忘记了科学的膳食结构,又缺乏必要的运动,结果导致巨大儿的增加,增加了产伤和窒息缺氧的风险,增加了剖腹产率,延长了婴儿第一次哺乳时间。

  母亲高血脂,高血糖,小儿脂肪细胞数目增加,为未来的小胖子,心血管疾患播下了危险的种子。

孩子反复出现的毛病

  2、妈妈亲吻的危险:

  母亲年轻漂亮,免不了轻妆淡抹。工作了一天的妈妈回来了,亲吻一下宝宝的小脸蛋,小宝宝再回敬给妈妈一个吻,真是幸福极了。可天长日久,您的唇膏,您面部的护肤品一点点被小宝贝接受,其中的铅,雌激素,香料进入小儿体内,会引起慢性铅中毒,性早熟等病症,您想到了吗?

  3、增智助长品的诱惑: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儿童增智助长品让家长们应接不暇。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呢?且不说那些产品有无伪劣之嫌,即便是真品正品,吃多了吃滥了,非但不会使孩子越来越聪明,反而会干扰孩子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依赖性。聪明不是“吃”出来的,病可是能吃出来。

  4、清热解毒成惯例:

  孩子吃的喝的应有尽有,妈妈还嫌宝宝吃的少。穿的大人过夏天,宝宝还穿着春天的衣服,生怕冻着孩子。结果孩子躁动不安,不思饮食,这时着急的妈妈第一想到的就是宝宝“火大”或“积食”,需要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药成了孩子的必备药,同时伤了孩子稚嫩的脾胃。

  5、高营养,高上加高:

  没有哪位妈妈嫌自己的孩子胖的,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胖。等到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胖墩了,为时已晚。孩子不但要承受肥胖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疾病,还要走上漫长而又艰辛的减肥之路。妈妈们要记住胖不是健康的象征,也会缺乏微量元素,缺钙,贫血等。肥胖还会使孩子过早患上“小儿成人病”。合理的膳食结构最重要,吃得清苦一点,粗一点。

关键字:毛病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