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腹泻的病毒之一,5岁以内的宝宝感染几率高。一旦感染,宝宝会出现呕吐、腹泻、低热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治疗。那秋季腹泻怎么治疗呢?秋季腹泻能不能治愈?妈妈赶紧往下看看:
药物治疗
针对症状,服用药物,才能达到止泻的目的。但宝宝年纪小,不能盲目用药。用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目前,市面上小儿止泻药也较多,功效不一。有的妈妈会给小儿吃止泻和促进菌群恢复的药物。
推拿治疗
1、补脾经:宝宝直立坐起或者仰卧在床上,妈妈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宝宝的拇指,开始推拿,方向为从指尖到指根,次数为300次。
2、补大肠:宝宝直立坐起,妈妈从宝宝食指尖沿着桡侧向指根推拿,次数为200次。
3、摩腹: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用手掌掌面抚摸宝宝腹部,顺时针环形推拿,大约30秒,再逆时针推拿,大约1分钟,注意力度,不要按压到宝宝。
4、揉天枢:在宝宝肚脐两旁的天枢穴,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大约100次。
5、揉龟尾:宝宝俯卧在床上。妈妈找到宝宝的尾椎骨端,按揉200次,注意方向为斜向上,按揉时避开肛门,力度别太大。如果妈妈有指甲,需剪去再按揉。
6、推上七节骨: 找到宝宝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推至第4腰椎下,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动作要快,次数为200次。
7、给宝宝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找到脊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连续捏9次,最好早晚各捏脊一次。
为避免宝宝秋季腹泻加重,在治疗时应避开误区。很多新妈妈由于缺乏知识,很容易中招。那新妈妈要注意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盲目止泻,补水过急
频繁腹泻的宝宝缺水严重,水电解质失衡,需要止泻和补水,但不能盲目止泻和过早补水。通常,腹泻后4-6个小时禁食,补充温水,服用止泻药。对于部分轻度脱水患者,口服低渗补液盐溶液,不必吃药。
如果宝宝口渴,尿量减少,嘴唇干燥,应警惕脱水。若宝宝同时出现手脚冰凉、眼膜凹陷、情绪不稳、皮肤干燥等情况,要及时找医生检查,因为宝宝很可能是中度或重度脱水,情况很危险。一旦发生危急情况,需要紧急救治。
误区二:服用抗生素消炎
有些妈妈认为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会引发肠胃炎症,需要服用抗生素消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已有医学研究证实,宝宝秋季腹泻无需服用抗生素治疗,服用抗生素会降低水化合物的转运,进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所以,妈妈最好不要乱用药,做好补液工作才是关键。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药物治疗。
误区三:腹泻期间不予喂养
腹泻期间,有严重呕吐症状的宝宝需要禁食几个小时,待症状缓解后才喂食。但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症状不明显的宝宝无需禁食,因为禁食会促使宝宝营养吸收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诱发酸中毒,迁延到病情。具体要怎么吃,咨询医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