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0-1岁 » 0-1岁疾病 » 这个月起,除了手足口病,又一种高发疾病盯上孩子

这个月起,除了手足口病,又一种高发疾病盯上孩子

时间:2017-06-24 10:03 作者:起跑线小编 点击:
导读:绝大部分妈妈知道了手足口病的严重,日常生活中都会有意帮助宝宝预防。

  绝大部分妈妈知道了手足口病的严重,日常生活中都会有意帮助宝宝预防。

  但是,还有一种宝宝疾病,同样高发于每年的4~7月份,症状与手足口病类似,它就是——疱疹性咽峡炎!

  前几天,同事说她女儿的班级里好几个小朋友发烧了。有的小朋友一会儿头痛,一会儿喉咙痛,有的小朋友喉咙里还长了疱疹,家长在群里炸开了锅,大家都担心是不是得了手足口,担心被传染。

  后来有家长说带孩子去检查了,医生说这是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其实就是一种口腔内会长疱疹的炎症。。

  主要发生于 1~7 岁的小儿,尤其是 5 岁以下,感染病毒后,一般有2~4天的潜伏期,传染性很强。这个病一般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粪—口”,唾液等分泌物传播。症状表现一般是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

  病程表现:

  潜伏期(2~4天):无任何症状,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高烧38~40度,伴随咽红、食欲不好的症状;

  水疱期(2~3天):上颚粘膜会出现小水疱,2~3天内变成直径2~3mm;

  溃疡期:水疱破溃,形成白色或黄色的溃疡,低烧或者退烧。这段时间宝宝最痛苦。

  孩子患病后会出现高热,在水疱破溃时,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嘴巴里、咽峡部的疱疹或溃疡会很痛,会有流口水、不爱吃饭的现象,大概持续2~3天。症状严重的宝宝会出现呕吐甚至抽搐。

  注意:宝宝患病期间,尤其是发热时,一定要及时降温,物理降温或者给孩子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

  有不少家长误以为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病,因为它们俩太相似了。

  其实,它们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1、发烧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突发高热,体温在40℃左右,会反复烧上4天左右;

  手足口:温度较低或者不发热,最多持续2天;

  2、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口腔咽峡部位长。要是其他部位开始长,多半是发展成了手足口;

  手足口:嘴里、手脚、小屁屁上等等部位都会出现疱疹;

  3、病情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相对较轻,一般1~2周就能痊愈;

  手足口:病情较轻时,一般1~2周可自愈;护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的话,可能导致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且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

  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及时把孩子隔离开来,做好日常护理。如果症状严重了,比如出现了发烧不退、行为异常、呼吸急促、精神不好、无法进食,需要去医院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宝宝怎么护理?

  目前,并没有针对肠道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患病期间要隔离在家,尽量多休息,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过度疲劳。

  退烧降温

  对疱疹性咽峡炎来说,小一点的宝宝一般发烧比较严重,大一点的孩子则头痛背痛更明显。

  孩子发烧时,可以采用冷湿敷法或者温水擦浴法来降温,但是,当体温超过了39℃时,及时服用退烧药,并且注意补充水分。

  改变饮食

  可以少食多餐,尽量给宝宝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选择些不需要怎么咀嚼的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比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

  鼓励宝宝多喝凉白开水,也有镇痛作用。也可以稍微喝一点凉水、冰水、吃冰棒等,可以缓解疼痛,也能补充水分。一定要避免刺激性食物。

  注意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用温水漱口刷牙;如果不能刷牙的话,建议多喝水。平时要用流动水洗手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确诊疱疹性咽峡炎后,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第一周的传染性最强。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共2周时间。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预防?

  预防方法很简单,但是家长一定要坚持做。

  各位爸妈可以从几个方面预防:给宝宝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的水;平时加强锻炼,做做户外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

  疾病高发期,建议家长不要用嘴给孩子喂食,不要随意让他人亲吻你家的宝贝。

  当宝宝出现患病症状时,家长不要过于恐慌而自乱手脚,不要“凭经验”自行用药。正确的做法是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让医生鉴别到底是什么疾病,只要找到病因对症治疗,很快就能痊愈的。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出处:朵妈亲子时光公众号;简介:朵妈,一枚专注科学育儿的孩儿妈,母婴行业资深从业者。关注“朵妈亲子时光”,这里有最靠谱育儿知识,最走心教育心得,最温馨亲子时光。)

关键字:疾病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