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知道小儿慢惊风会出现抽搐、昏迷的特征,民间也称这种抽搐、昏迷为抽风,那么小儿慢惊风的病因是什么呢?一起往下看小儿慢惊风的病因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小儿慢惊风的病因
临床上可归纳为八候。所谓八候,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的出现,表示惊风已在发作。但惊风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由于惊风的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故临证常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势缓慢,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临证要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并作相应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小儿慢惊风的病机
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阴阳俱伤;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肾两虚,筋脉失养,风邪人络。由于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因急惊反复发作,过用峻利之品,以及它病误汗误下,以致脾阳不振,木旺生风。或因禀赋不足,脾肾素亏,长期腹泻,阳气外泄,先则脾阳受损,继则伤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虚极生风,即所谓“纯阴无阳”之慢脾风证。急惊风或温热病后,迁延未愈,耗伤阴津,肾阴亏损,肝木失于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致水不涵木,阴虚风动。总之,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多系脾胃受损,土虚木旺化风;或脾肾阳虚,虚极生风;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生风。
慢惊风为小儿惊风的另一种类型,来势缓慢,以反复抽痉、昏迷或瘫痪为主症,预后一般较差。多因大病久病后,气血亏虚,阴阳两伤,或由急惊风转化而成,或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调护不当,精气俱虚所致。多系脾胃受伤,土虚木旺化风;或热病阴血受伤,风邪入络;或先天不足,肾虚肝旺。病位在肝、脾、肾,多以虚为主,也可虚中夹实。
小儿慢惊风的临床表现
1.虚寒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倦,嗜睡,四肢发冷,舌淡,苔薄;虚热则虚烦疲惫,面色潮红,身热消瘦,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血虚有肢体颤振,强直不利;虚中夹实可见身热起伏不定,口渴心烦,胸闷气粗,泛吐痰涎,苔黄腻。
2.病在肝脾仅有形神疲惫,面色萎黄,抽搐,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病在肝脾肾则面色晄白,囟门低陷,四肢厥冷,手足蠕动,大便清稀,舌淡,脉细无力。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对小儿慢惊风的病因有所了解,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突然间有这种抽搐、昏迷的症状,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让医生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