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0-1岁 » 0-1岁疾病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护 新晋爸妈要掌握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护 新晋爸妈要掌握

时间:2016-12-26 13:45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颅内出血(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个极其严重的疾病,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的部位。如果出血量多或脑实质、脑室部位出血,会给患儿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务必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新生儿

  颅内出血(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个极其严重的疾病,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的部位。如果出血量多或脑实质、脑室部位出血,会给患儿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务必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护。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护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护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防护措施可以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害降到最低,尽量让宝宝能够健康的发育与成长。

  新生儿颅内出血预防:出生前应防止早产及避免窒息。

  1、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提高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伤,对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给予治疗, 孕妇须绝对卧床以减少子宫收缩,并可用拟β-肾上腺素能类药物如羟苄麻黄碱以推迟分娩。

  2、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发生,产程中对胎儿进行监护,如见宫内缺氧及出生时窒息,均及时抢救,分娩时尽量避免产伤,必要时作剖宫产。

  3、对可能早产的孕妇,宜在分娩前3天内应用地塞米松以促进肺成熟及减少呼吸窒息综合征的危险,预防出血倾向,可于分娩前10小时缓慢静注苯巴50mg,并在产前4~15小时顿服维生素K15~30mg。

  4、目前并未证明孕妇或新生儿预防性给予引朵美辛,止血敏,VitE等药可预防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发生,对<1500g的未成熟儿生后6小时内可用苯巴比妥降低脑代谢率,清除自由基,减少脑血流量,抑制血压急剧上升。

  对于母乳喂养者应指导乳母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对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应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应给维持素K1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眼症状、国门张力、肌张力、惊做发生的情况,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遵医嘱准时用药。

  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护理操作要轻、稳、沿,尽员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维持正常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合理的给氧方式和氧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和水分供给c5.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以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护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一种极为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它的治疗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对于这种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它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治疗

  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30°,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出生时即有症状者,宜推迟喂奶,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入液量,宁少勿多,每天50~60ml/kg。

  2、控制出血

  维生素K: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1 1~5mg/次,肌内注射,1次/d,连续3天,也可选择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和血凝酶(立止血),氨甲苯酸或氨基已酸等。

  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天10~20mg/kg。

  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有利于止血。

  3、抗惊厥

  有利于止血和防止新的出血,应及时止惊,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率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4、降低颅内压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伴有颅内高压者早期应用有持续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减少甘露醇的重复使用,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5~l.0mg/kg,每6~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多在48h内应用,48h后根据病情决定停用或减量。

  20% 甘露醇:如已为晚期发生了脑疝,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时,可使用20%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次 0.25~0.5g/kg(1.25~2.5ml/kg),可6h使用一次,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的高低及意识状态可作为是否需要重复给药的指标。

  控制液量:因脑水肿致颅内高压时,控制液体量每天60~80ml/kg,并根据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尿量,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护

  5、维持正常脑灌注

  大量IVH时,由于动脉压降低和颅内压增高,脑的灌流减少,因此必须维持血压在足够的水平上,同时避免血压的过度波动和脑血流速度的突然升高,没有必要的过分积极治疗反而会加重已经存在的脑损伤。

  6、脑代谢激活剂

  胞磷胆碱:出血停止后,可给予胞磷胆碱100~12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内,1次/d,10~14天为1疗程,生后第2天开始,直至症状好转或出院时。

  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每天1~2ml,稀释后静滴,或肌内注射,1次/d,10~14天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吡拉西坦(脑复康):恢复期可给脑复康,每天0.2g,连续服药3个月。

  其他:可应用细胞色素C,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7、脑硬膜穿刺和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取决于出血病灶的大小,颅压增高的体征和是否存在脑疝,大脑表面硬膜下出血伴中线移位,特别是临床症状恶化伴小脑幕切迹疝时,均是急诊硬膜下穿刺或切开引流的指征,脑硬膜穿刺1次/d,每次抽出量不超过15ml,位于后颅凹的大量硬膜下出血也需外科手术,对于无明显症状的硬膜下出血患儿,外科手术并不能改善其远期预后,但需临床严密观察,若患儿病情稳定,勿须手术。

  8、高压氧治疗

  可用高压氧舱全舱给氧法,每天治疗1次,氧浓度为90%~100%,压力为2kPa,每次2h,视病情可连续进行5~10次,至临床症状及B超示脑水肿消失,颅内出血在病情稳定6h后入舱,有惊厥者,待抽搐停止,呼吸脉搏稳定后入舱。

  9、支持疗法

  维持正常的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温和代谢正常等,颅内出血至新生儿惊厥时,首先是排除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如为代谢紊乱引起,则应立即处理。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