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由于大脑皮层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更易于发生抽搐。新生儿抽搐多不典型,往往体现为两眼注视,眼球震颤,脸上局部肌肉抽动,或四肢不规则的抽动。那么,引起新生儿抽搐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引起新生儿抽搐的原因
1.患感染性疾病
比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炎,多于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发病。这些疾病病症不典型,若是不能够及时治疗,易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2.代谢异常
比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高血钠、VB缺乏等。除此之外,某些病症如脑部发育不良、溶血症引发的核黄疸也是引起抽搐的原因之一。另外,如胆红素、氨基酸等在体内的代谢异常,也是导致新生儿持续性抽搐的重要原因。
3.颅内疾病
(1)脑组织缺血缺氧:有三分之二患儿由于这个原因发病,一般在出生一天内发生该病症。
(2)颅内出血:一般在出生后两到三天发作。
(3)脑梗阻:最常见的是动脉梗阻,一般在出生后四天内出现。
4.感染
一部分的病原体微生物感染也是导致新生儿抽搐的原因之一,主要有脑膜炎、破伤风、脑脓肿、败血症等。倘若新生儿本身患有破伤风,一旦发生抽搐会有牙关咬紧的症状。
若感染发生在出生之前,也就是尚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一般会在出生后3天时发作。若感染发生在出生之后,一般会发生在出生后一个礼拜时。
图片来源于华盖
5.药物中毒或者药物副作用
超量服用兴奋剂、过度服用抗哮喘药物、因误服有机磷农药而中毒,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抽搐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怀孕期倘若使用麻醉类药物或者抗癫痫药物,会通过胎盘这道屏障对胎儿产生影响。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后环境发生变化,不再继续从母体中获取营养,因此也不会通过母体摄入药物成分,从而发生撤药反应,由此会导致抽搐现象的发生。新生儿在出生后发生抽搐和痉挛,通常在一至两天时间内会恢复健康。
6.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或者畸形
比如脑积水、脑功能不全、透露发育畸形等。
7.家族遗传
通常在刚刚出生几天内发作,发病概率比较大但病情往往不是很严重,多数患儿即使不进行治疗,也会在几周至几月时间内自动痊愈。
8.其他原因
比如高血压、红细胞数量增多等。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抽搐的预防
通过治疗原发病预防
1.癫痫:需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物进行治疗,若擅自停止服药,就算仅仅停了一两天,也会导致癫痫的再次发作。
2.高烧:高烧会引发抽搐,因此要治疗抽搐需要先进行退烧,退烧后抽搐也会随之消失。
3.破伤风:破伤风可引起抽搐,因此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预防破伤风,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
4.狂犬病:狂犬病也会导致抽搐现象的发生,所以要注意防止被狗咬伤、抓伤,一旦出现意外,要迅速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5.缺钙:待宝宝添加辅食后,适当多喂食富含钙的食物,或者根据医嘱服用鱼肝油、钙片等,平时要多晒太阳来促进钙的吸收。
预防腓肠肌抽筋
在游泳等剧烈运动之前做好热身准备工作。平时玩耍要适度,不能过于劳累,否则会导致晚上睡觉时抽筋。在宝宝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腿部保暖,以免受凉引起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