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疾病 » 小儿麻疹的症状,小儿麻疹的家庭护理

小儿麻疹的症状,小儿麻疹的家庭护理

时间:2020-06-12 13:00 作者:起跑线小编 点击:
导读:小儿麻疹的症状从患上麻疹到痊愈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处于不同时期时,宝宝会表现出不同症状。一般情况下,患上麻疹后会出现发高烧,并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发热第2~3天在口腔黏膜可发现斑点,1~2天后出现疹子。先从头、脸部位开始,几天之

小儿麻疹的症状

小儿麻疹的症状

从患上麻疹到痊愈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处于不同时期时,宝宝会表现出不同症状。一般情况下,患上麻疹后会出现发高烧,并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发热第2~3天在口腔黏膜可发现斑点, 1~2天后出现疹子。先从头、脸部位开始,几天之内蔓延至全身。疹子长出后,发烧温度会下降。有些患儿可能会并发肺炎、中耳炎、脑炎等。

潜伏期

小儿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前驱期

小儿麻疹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2、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对诊断小儿麻疹极有帮助。

3、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出疹期

在这个阶段,发烧的第四天左右身体将会陆续开始出现皮疹,这种情况将会持续3-5天。最早出现皮疹的部位是在耳朵后跟着发际,然后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上往下波及胸腹部、背部、四肢,最后会在手掌和脚底。除了身体上出现皮疹外,出疹的高峰期,患儿会持续高烧,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严重的还会出现肺部病变、肝脾轻度肿大。

恢复期

当出疹3-5天之后,体温会逐渐的下降,全身的症状也会开始有所减轻。也会随着之前出疹的顺序,皮疹依次消退,不过会就是会留下淡褐色的斑,还会有脱皮的表现。这个阶段大约又将持续1-2周。

小儿麻疹的家庭护理

小儿麻疹的家庭护理

目前对抗麻疹病毒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因此宝宝患上麻疹后,一定要做好家庭护理,帮助宝宝顺利痊愈。

1、隔离患儿

因为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麻疹病毒还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作为机械携带工具,在短时间短距离起到传播作用,引起感染。

因此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天。

2、保持室内通风

麻疹病毒通常在密闭的室内可以存活1天左右,只要一旦暴露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就会失去丧失活力。所以患儿在麻疹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但切忌不要让患儿直接吹风,以免着凉。家长接触病儿后,只需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3、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

为了使患儿休息好,居室要安静,父母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麻疹患儿的眼睛不可以直接受强光刺激,在阳光强烈的白天应把窗帘拉上,遮挡外面的强光;到了晚上可以选择光线柔和不猛烈的灯具也可覆上灯罩。

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

4、清淡饮食

患儿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并做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多喂开水及热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5、注意卫生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但使皮肤出疹子,同时还使眼结膜、口腔、鼻腔粘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清洗,分泌物长时间地刺激皮肤粘膜,使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继续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6、剪指甲

患病期间应剪去患儿的指甲,这是为了避免宝宝忍受不住皮疹的瘙痒,将皮肤抓破,导致感染。

7、高热的护理

患儿出疹期的体温可高达40°,这个时候父母应当酌情的选用小剂量的退烧药,以免高烧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切忌不可骤然降温,这样会因为患儿的身体承受不住而导致虚脱。

8、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

麻疹的并发症多而且比较严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脑炎等。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气喘、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炎表现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像狗叫声的哮吼性咳嗽。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多汗。脑炎表现为嗜睡或烦躁、头痛、剧烈呕吐甚至惊厥昏迷,如果发现上述表现,应立即请医生诊治,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关键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