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疾病 » 儿童遗粪症护理 不懂的家长来学习了

儿童遗粪症护理 不懂的家长来学习了

时间:2017-06-01 22:11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儿童遗粪症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就是说4岁以后的儿童仍然不能控制大小便,也不是什么疾病,就是单纯的排泄功能障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儿童遗粪症护理的内容。

  儿童遗粪症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就是说4岁以后的儿童仍然不能控制大小便,也不是什么疾病,就是单纯的排泄功能障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儿童遗粪症护理的内容。

儿童遗粪症护理

儿童遗粪症护理

  什么是儿童遗粪症

  儿童功能性遗粪症,又称功能性大便失禁,属排泄功能障碍。本症是指4岁或4岁以上儿童,非器质性因素或因躯体疾病所引起的排便障碍,经常反复出现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地方解大便,而大便形状正常。是一种慢性行为问题,病因复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大大超过其就诊率,治疗也需要长期坚持。

  病因

  1.精神因素

  精神创伤、惊恐和紧张等精神因素的存在亦是造成遗粪的常见原因,有时可作为一种对父母不适当管教的“反抗”而存在。

  2.其他因素

  有的儿童自幼无良好排便习惯,或者病前曾生过其他重病,有的是由于母子关系不良或家庭不和睦,关系紧张所致。

  3.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

  此类患儿常伴有语言,学习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妨碍了正常排便习惯的养成。

  4.教育方法不当

  家长教养方式不良而未能获得正常控制大便的能力。

  5.心理社会因素

  约20%的患儿遗粪与生理性便秘有关。

  临床表现

  患儿已长到能控制大便的年龄阶段,但经常反复出现不能控制排出大便,多数是拉在裤子内,大便形状正常,且呈反复发作,轻者1月几次,重者1日几次,且无器质性原因,也无腹泻。这类患儿平素胆小、害羞、敏感、情绪紧张、不活泼。

  检查

  便常规、血常规、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胃肠道CT检查、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

  诊断

  遗粪症的诊断标准:

  1.年龄4岁以上的儿童。

  2.每月至少有一次遗粪,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

  3.每次自主或不自主地将大便拉在不该拉的地方,如裤子,地板上。

  4.大便的质地和形态正常,一般多发生在白天,尤其在幼儿园或学校多见。

  5.排除由腹泻,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的病变,以及因精神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而导致不能自主的排便。

  鉴别诊断

  鉴别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意识障碍,腹泻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器质性大便失禁。

儿童遗粪症护理

儿童遗粪症护理

  1.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缓是指个体在发育成熟前,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智力发育障碍或受阻,而导致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2.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一种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直至昏迷;另一种是以兴奋性增高为特点,表现为高级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的状态,包括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

  3.器质性大便失禁

  腹泻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器质性大便失禁。

  并发症

  有些患儿在遗尿的同时也会遗粪,此时诊断为遗粪症,也就是说,遗粪症会并发遗尿症。

  治疗

  应寻找原因,针对有关因素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家庭治疗和咨询,加强对患儿卫生习惯的训练和教育指导。

  1.行为疗法

  可采用正强化法,当患儿能正常排便,不弄脏裤子时,给予表扬、奖励。当仍出现不自主的排便时,不可对其斥责,不可恐吓,而应加以安慰,使其精神放松。事实证明行为疗法是相当有效的治疗方法。

  2.辅助治疗

  必要时可辅以抗焦虑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

  3.通便治疗

  预防

  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的基本措施。

  1.心理辅导。

  2.改善饮食结构,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消除不良情志因素刺激、稳定情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儿童遗粪症护理的全部内容,虽然说这不是什么了比起的大病,但是家长朋友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早日康复。

关键字:儿童遗粪症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