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疾病 » 新爸妈疑惑 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

新爸妈疑惑 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

时间:2017-04-16 15:53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小孩子总闹着要尿尿,但每次都尿得不多,父母不由得紧张起来,难道孩子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吗?其实,父母担心在所难免,那么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呢?

  小孩子总闹着要尿尿,但每次都尿得不多,父母不由得紧张起来,难道孩子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吗?其实,父母担心在所难免,那么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呢?

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

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

  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

  1.什么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通常简称为尿感。尿路是输尿管向上连接肾脏,向下连接膀胱等器官的排尿通道。因为尿感涉及的器官较多,一般涉及两个及以上的器官,很难确认究竟是哪个器官导致了尿路感染,因此尿路感染只是对这一系列病症的统称。

  2.尿路感染症状

  一般来说,小孩患上的尿路感染属于急性尿感,无论是尿感还是症状都与这种尿感的症状成人的症不同,成人通常表现出尿频、尿痛,但儿童情况非多变。

  (1)新生儿

  新生儿所患的尿感严重程度有轻有重。如果不是很严重,患者可能没有患病症状,仅仅会在尿培养过程中产生细菌。尿感严重的患儿有可能出现体温升温的症状,灰白脸色,情绪不稳,嗜睡,有的时候还会伴有黄疸等病症。

  (2)年纪较小的宝宝

  年纪较小的患儿状比较明显,比如体温升高、呕吐、腹胀等生理不适,也可能出现烦躁、惊厥等神经性不适。如果病情不严重,孩子只会在小便时哭闹。

  (3)年长的宝宝

  年纪比较大的孩子患尿路感染时的表现的症状和成人相似度很高。比如患肾盂肾炎,会出现发热、左右腰部叩击有疼痛感的不适;患膀胱炎会产生尿频、血尿等症状。而小儿患病与成人不同的一点是,急性尿感或者泌尿道畸形会发展到慢性尿路感染。即患病时间超过6个月或者多次复发,对肾实质造成明显的损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肾功能无法恢复。

  3.尿路感染的判断方法

  (1)中尿段检查

  利用显微镜进行检查中段尿。当视野中出现五个以上的白细胞,就可以认为中段尿异常,数量越多,可信程度越高。有血,蛋白微量则为膀胱炎。

  (2)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

  为避免用药影响,采集尿液需在用药之前进行。还要做好外阴、尿道口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免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之后进行菌落计数,医学上的标准是超过10W/ml属于感染,低于1000/ml则为污染,处于1000—10W/ml为可疑。如果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需要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此为依据来实施治疗。

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

小儿尿频是不是尿路感染

  小儿尿频怎么办

  首先,父母须仔细观察初步确认病症,但最终确诊有时需做一些检查才能得出。尿频应该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如果炎症引起,以抗感染为主;因蛲虫所致给予驱虫;包皮过长可行手术等。

  最重要的是观察尿频时是否伴尿量增加,往往小孩排尿过多,但尿量也较多时,这绝大多数为生理性原因所致。除尿频症状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尿急、尿痛,小便的颜色是否混浊、尿色改变。另外,要观察小孩尿频的持续时间,与精神因素、与饮食是否有关,服药情况,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

  对由于尿量增加而引起的生理性尿频者,只要控制其引起尿量增加的食物摄入,完全能预防其发生。例如高糖饮料导致的尿频,父母可鼓励小孩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症状很快可以缓解乃至消除。而对于情绪易紧张的小孩,父母应尽可能地避免训斥、辱骂小孩,减少小孩精神紧张因素,即使小孩产生尿频,父母应想办法分散小孩对排尿的注意力。面对神经性尿频的小孩,具体怎么做呢?父母首先不要过分关注或训斥,要鼓励小孩将两次排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并记录每天两次排尿间隙的最长时间,如有进步,可适当给予奖励。

  其次,要反复告诉小孩,他是健康的,尿频症状会很快改善。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并鼓励小孩说出心中的烦恼。此外,父母要与小孩共同玩耍和游戏,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并关心小孩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认真的解释。使小孩对害怕担心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快恢复到以前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最后,如是在校儿童,还要取得学校老师的配合,使小孩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安抚。随着精神和情绪的放松、恐惧心理的消除,尿频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纠正。

  对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父母应注意大便后的清洁卫生,小孩的内裤要勤换、不穿开裆裤,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另外,在尿路感染的治疗期间,服药要按医生的嘱咐,坚持用完疗程,切不可因治疗后症状稍有改善而擅自停药或减量,这样易引起复发和转为慢性。反复有尿路感染发生,往往是存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要及时寻找原因。

关键字:小儿尿频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