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疾病 » 登革热用药原则 防止转变为脑炎型

登革热用药原则 防止转变为脑炎型

时间:2017-04-16 10:59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如果被蚊虫叮咬,很可能会就患上登革热。登革热的患者需要隔离治疗,那么医生对登革热患者用什么药物治疗呢?一起往下看登革热用药原则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如果被蚊虫叮咬,很可能会就患上登革热。登革热的患者需要隔离治疗,那么医生对登革热患者用什么药物治疗呢?一起往下看登革热用药原则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登革热用药原则

登革热用药原则

  登革热用药原则

  1.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对于毒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

  2.有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致脱水者,应及时补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转变为脑炎型。

  3.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和K.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等。

  4.脑炎型病例应及时快速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每6小时一次;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

  登革热和感冒的区别

  症状1:激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

  症状2:发烧至38℃以上,3~4 天后身上出现红疹;

  症状3:发病期间全身发痒。

  如果发现有以上3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就算是疑似登革热病例,需在24小时内到医院检查,家长们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应该要及时带娃治疗!

登革热用药原则

登革热用药原则

  登革热有潜伏期吗

  登革热其实是有潜伏期的,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到14天内发病。平均而言,大多数患者的登革热潜伏期为5-8天左右,该病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发热情况在2-4天后下降,经过1-2天后会再次发热。同时,登革热还会引起头痛、骨痛、肌肉痛或关节痛,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3-6天后还会有皮疹出现。

  登革热会传染吗

  登革热的确具有传染性,但是这种传染性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而是需要蚊子作为媒介传播来进行传染。登革热是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进行传染,当人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病毒便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从而引发感染。而患者在感染上登革热以后,再被其他蚊虫叮咬的话,那么这些叮咬过患者的蚊虫再去叮咬其他的人,就会引起该疾病的大面积流行。

  登革热的早期症状

  1、发热

  所有登革热患者都会发热,高热症状一般持续2-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 1-2天后又再升高。

  2、疼痛

  患者在发热时可能伴随着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关节痛、骨痛等等。

  3、消化道异常

  消化道症状可能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皮疹

  皮疹可能在发病后3-6日出现,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稍有痒感。

  5、出血

  出血症状于发病后5-8日出现,可能会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等。

  登革热要怎么治疗

  1、降温

  如果宝宝出现高热症状,家长应先用物理降温法给孩子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等,要慎用止痛退热药物。

  2、补液

  如果宝宝出现汗多、腹泻的情况,那么一定要注意给宝宝补水,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还要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

  如果宝宝出现剧烈头痛、颅内高压症的情况,应迅速带孩子去医院,及时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对登革热用药原则有所了解,对于大多数感染上登革热病毒的人来说,至少在第一次感染时,登革热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疾病。然而,对一些人而言,这种病毒随后的感染会导致潜在致命性的严重疾病。

关键字:登革热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