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疾病 »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 主要有三种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 主要有三种

时间:2016-11-01 10:36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婴幼儿,冬春季多见,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部分治疗不及时病人可导致鼓膜穿孔引起患耳流脓及听力下降。平时爸爸妈妈们要多了解急性中耳炎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照顾宝宝。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婴幼儿,冬春季多见,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部分治疗不及时病人可导致鼓膜穿孔引起患耳流脓及听力下降。平时爸爸妈妈们要多了解急性中耳炎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照顾宝宝。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急性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很常见的耳部疾病,是由细菌通过咽鼓管所引起的,急性中耳炎一般对幼儿的危害极大,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聪。据耳病专家介绍说:了解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有利于人们进行积极的预防,同时也有利于治疗,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急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一、咽鼓管感染。急性中耳炎通常是由咽鼓管感染的。例如,在伤风感冒的时候,鼻腔黏膜发炎,活跃的细菌会从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直入中耳,引起中耳黏膜发炎。

  二、游泳方法不当。急性中耳炎的另一个原因是游泳方法不当,污水经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进入中耳,或者灌进耳道,穿破鼓膜而成。游泳技术不好的人可能呛水,这些水在通过鼻腔和鼻咽部的时候,又会将这些地方的细菌一起带入咽鼓管和鼓室腔。游泳之后用力擤鼻,也是驱使细菌进入咽鼓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经常挖耳朵。一些人喜欢挖耳朵,头发夹、火柴棍、织毛衣的竹针、甚至铅笔尖等,都成了常用的解痒工具。这些尖锐的东西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戳破鼓膜,给细菌入侵大开方便之门。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中耳炎的危害

  急性中耳炎分为鼓室和鼓窦的急性炎症两种,炎症的类型不同则症状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最主要的症状是耳内疼痛,常伴有咳嗽症状。局部表现主要是鼓膜充血。婴儿出现阵发性啼哭,常可能是阵发性耳痛引起。耳痛症状在痊愈过程中或在鼓膜穿孔后得以缓解,与此同时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鸣、听力减退和发热症状。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耳朵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所以,急性中耳炎一定要尽快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治很容易发展为慢性中耳炎,而且对听力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通过破坏缺损骨壁向颅内颅外发展,引起脑膜炎、脑脓肿、周围性面瘫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急性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中耳炎的用药原则

  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因此,我们在采用药物治疗急性中耳炎时要有一定的原则,尽量降低急性中耳炎对患者的危害。首先,我们应该积极采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然后,再用抗组织胺及激素药物,以利咽鼓管通畅;同时,要做到及时查清病因,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最后,采用局部1%麻黄素滴鼻,以利咽鼓管通畅。在用药物治疗急性中耳炎患者时,我们也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感染病源和去除阻塞病变;通畅引流、改善咽鼓管功能、清除中耳积液;给患者喝大量液体,如水、牛奶等,用以补充因发热而损失的水分;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解热镇痛药以减轻不适及降低热度,同时给给患者服食抗生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