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3-6岁 » 3-6岁疾病 » 儿童多动症如何治疗 有4个方法

儿童多动症如何治疗 有4个方法

时间:2016-10-03 10:25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多动症相信家长都听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医学上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患儿智力基本正常,但行为和情绪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或较难集中注意力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或活动过多,或情绪易冲动,很难相处。那么,下面就跟小编

  多动症相信家长都听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医学上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患儿智力基本正常,但行为和情绪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或较难集中注意力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或活动过多,或情绪易冲动,很难相处。那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儿童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如何治疗

图片来源于华盖

▼儿童多动症如何治疗

  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2、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使用中枢兴奋剂,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哌甲酯,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

  3、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4、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儿童多动症如何治疗

图片来源于华盖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一般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期间最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表现一:注意力不集中

  1、常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表现二:多动或冲动行为

  1、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间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儿童多动症如何治疗

图片来源于华盖

▼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至目前仍未明白,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关键字:儿童多动症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