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症是怎么回事?节后综合症就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的各种生理表现。比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这就是"节后综合症"的典型表现。那小宝宝也会得节后综合症吗?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宝宝也会得节后综合症吗
闹闹腾腾的假期过后,可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宝宝们似乎对过去的假期还“意犹未尽”,每天都表现得很兴奋,晚上也不肯按照平时的睡眠时间入睡,怎么哄都哄不睡,以往良好的睡眠规律也都被打破了。
这可能与孩子在节日期间隐隐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关。“春节期间孩子会接触很多陌生人,如果孩子安全感不高,这种接触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表现为宝宝难以入睡,多梦,或者半夜哭醒。”
由于假日期间家长比较频繁地带孩子走亲串戚和去外地旅游等接触陌生环境,宝宝因不适应这些陌生环境,容易产生一些烦躁的表现;如果陌生环境中还包含了一些不良的因素,如过强的光线、过大的噪音、异常的气味等,就会直接对小孩产生不良刺激,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表现为睡眠不安稳、时间不足,惊醒、睡眠过程的惊吓等。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缓解节后综合症
闲暇时做做身体抚触
专家指出,分离焦虑实际上是孩子安全感缺失的表现,而性格偏内向、感情偏细腻的孩子,表现得会更明显。家长在闲暇时,可以给孩子做做身体抚触。这种抚触不仅针对婴儿,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同样适用。温柔的揉揉捏捏,其实也是家长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无声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感。
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
很多孩子哭喊闹腾,是因为精神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孩子的精力远比成人旺盛得多,因而爸妈去上班的日子里,代养人要注意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有的玩,玩得开心。
专家要提醒家长的是,每天带孩子出去玩,不是简单地看看公园风景就回家,而是真正参与到一些运动项目中,比如小朋友们一起过家家、玩沙、玩水、传球、滚球等。当孩子跟同龄伙伴在玩时,监督好外围环境的安全即可,不要过度干涉,聪明的家长永远是跟在孩子后面的。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家长别跟着孩子情绪化
在孩子问题发生时,家长千万别跟着情绪化,保持积极、乐观、信任的态度,有助于缩短孩子节后分离焦虑。对于有些已经在上托管班或幼儿园的孩子,态度要坚决,“狠”得下心。即使孩子情绪反应较大,也照送园所不误,让孩子感到去上课是理应要做的事。交给老师后,高高兴兴地跟孩子再见即离去。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接送,否则容易激活孩子的不良情绪,加大送园所时的难度。
尽快回复规律生活状态
节后,家里的环境要从嘈杂恢复安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能平静情绪的游戏,比如讲故事、画画、玩拼图等,尽量少和孩子玩过度兴奋的活动。
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家长要尽快调整生活节律与园所相适应。还要注意用积极语言暗示,避免以下消极言语:如“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有没有吃饱?”“有没有被老师批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要想避免今后假期宝宝再度出现节后分离焦虑,专家建议家长们,有些事还得做在前头,节日期间,就要让孩子玩中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