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叛逆真捉急,妈网百科有妙招。在给各位家长献上了针对叛逆期儿童的妙招后,我们还必须去了解一下儿童叛逆期的心理原因。因为呀,只有深刻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们才可以避免一些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从而选择合理又高效的沟通教育方法。
1、自我意识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明确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思考过后,孩子就会通过实际的行动去学习,这种学习与探索的过程,在成人看来就是“叛逆”的表现。
2、探索“我”的力量
孩子产生自我意识后,必然会对“我”的力量感到好奇。因此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么,自己会对周围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其他人产生什么影响。由于破坏比建设更容易,因此孩子通常是通过破坏性行为来判断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建设性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童叛逆期的孩子更喜欢制造一些恶作剧和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行为。
3、矛盾的心理
孩子在自我意识成长的过程中,必将经过一个矛盾的阶段:一方面,他渴望自由、渴望独立,摆脱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对父母有着依赖。而这种矛盾的状况会造成:孩子比之前更粘父母,害怕父母离开,同时又会不断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父母对着干。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尚未真正建立,在独立和依赖之前来回游荡。在此过程中,父母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4、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则
当孩子逐渐开始接触到周围的环境后,就会对世界感到好奇。这一时期的孩子化身“好奇宝宝”,每天会问出无数个“为什么”。还会通过行动去探索世界如何运转,他通过不断的挑战规则,来学习哪些规则是不能变的,哪些规则是可以变的。
5、不会处理情绪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接触外界环境越多,孩子的情绪也越来越多样,他们会思考一些更为复杂的东西。而在思考过程中,孩子们会对自己的心理变化感到迷茫与抗拒,而又由于年龄所限,只会通过哭闹这种单一渠道来宣泄。在成人看来,孩子的表现就像叛逆期的无理取闹,不可理喻。
聊到这儿,希望各位家长面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想跳起来发火。有时候给孩子几个香喷喷的么么哒,或者一个爱的抱抱,对自己和孩子,都是极好的。那么,儿童叛逆期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呢?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叛逆期儿童的具体表现。
1、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
案例:带孩子逛街,孩子在橱窗里看到一款玩具汽车之后,坚持要买。可是家中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汽车,在拒绝孩子的要求后,孩子便开始大哭大闹,甚至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2、出现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
案例:在家里摔东西、拆玩具、在家具和墙壁上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东西丢得满地都是,当家长去批评孩子时,孩子不仅不听,还出现打人、踢人、吐口水等攻击性行为。
3、与父母唱反调
案例:父母要求做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比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床上乱蹦,孩子听后,反而蹦得更有劲了。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也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战规则
案例:故意破坏之前定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比如家长和孩子说好每晚只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可以孩子却经常违背这个约定,与父母扯皮,要求多看半小时动画片,否则就不吃饭。
5、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
案例: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喜欢争抢同一件玩具,喜欢争抢先后顺序,喜欢自己独享,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