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儿童素质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健旺的心智、健全的人格;其次是让学生具备聪慧的大脑、良好的智能,同时还要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宝宝素质教育的原则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素质教育的原则
一、“三性”原则
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应始终体现“三性”:
①主动性
充分发挥青少儿的主动性,少年儿童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要发挥他们的热情与创造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②实践性
素质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实践,通过实践,将外界的知识、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
③导向性
通过正确的导向,使少年儿童从小就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从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图片来源于华盖
二、寓教于乐原则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还给孩子一个玩耍的童年,在玩中培养良好的个性;
让孩子进入运动的天地,塑造健康的体魄与人格;
给孩子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益智开慧,在特设的环境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与自信心。
三、合适的心理辅导原则
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积极心态,永远微笑看世界,学会“快乐人生三句话”:
①面对困境与失败,培养孩子一种“太好了”的良好心态。
人有两种心理网络:
一种是恶性网络,遇到困难与问题时,心理上反映出来的是“太糟了”、“真倒霉”;
另一种是良性网络,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抱有积极的态度:“太好了,我又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华盖
后者常把负效变成正效,把弱势变成强势,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永远有一种成功感,因为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快乐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的内心感受。
②面对困难与挫折,培养孩子一种“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我不行”是一种反向的负信息,一个青少儿如果总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
而“我能行”则是一种正信息,总用正信息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
“我能行”三个字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让那些平日在父母身边“软弱无能”的孩子变得十分能干;让那些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孩子增长了勇气和力量。因为,面对困难和挫折,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③面对他人与社会,培养孩子一种“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