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时间:2016-02-29 16:16 作者:起跑线小编 点击:
导读: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作为新手妈妈碰到黄疸,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关于黄疸的贴子也在不断的增加,小编为了新手妈妈更好的查找有用的信息,希望可以能帮助为黄疸而担忧的妈妈。
  

   5类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的识别和简单应对

  1、生理性黄疸

  诊断: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诊断: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出现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诊断: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应对: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4、感染性黄疸

  诊断: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

  应对:感染性黄疸需送医院治疗。

  5、阻塞性黄疸

  诊断: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应对:需到医院治疗

  但不论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