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 早产儿黄疸症状 皮肤发黄

早产儿黄疸症状 皮肤发黄

时间:2016-09-18 10:04 作者:小鑫 点击:
导读:早产儿比足月儿身体抵抗力更差,身体器官功能比较弱,肝胆代谢功能也比较差,容易引发一些疾病,早产儿黄疸是常见疾病之一。早产儿黄疸病症较轻时可见面颈部和眼睛巩膜出现黄染,病重时可以有头面部蔓延至全身。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早产儿黄疸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比足月儿身体抵抗力更差,身体器官功能比较弱,肝胆代谢功能也比较差,容易引发一些疾病,早产儿黄疸是常见疾病之一。早产儿黄疸病症较轻时可见面颈部和眼睛巩膜出现黄染,病重时可以有头面部蔓延至全身。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早产儿黄疸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黄疸症状

图片来源于华盖

▼早产儿黄疸症状

  早产儿黄疸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只要宝宝身体状况好,吃得好且睡的香,没有其他什么不良症状就属生理性黄疸,宝宝的生理性黄疸属于早产儿的正常生理现象,妈妈不用担心,黄疸会慢慢减退。若宝宝黄疸症状出现的非常早,而且宝宝的黄疸症状逐渐严重,则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若是不及时治疗转变成核黄疸就会严重影响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所以要引起妈妈的注意。如何判断早产儿黄疸的性质就要了解不同性质的早产儿黄疸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出生后皮肤发黄的症状叫做早产儿黄疸。黄疸在早产儿中的出现的几率高达20%,尤其是早产儿,出现黄疸症状的几率高达80%。凭借黄疸症状可以进行辨别,若为生理性黄疸则为正常现象,若为病理性黄疸则为早产儿疾病,所以爸爸妈妈对这两种情况要注意观察、区别。

  如果早产儿生后一周之内出现皮肤有浅浅发黄,白眼珠微微带黄,尿黄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周之后皮肤发黄消失,则为正常生理现象,医学上叫“生理性黄疸”。多数早产儿均出现这种现象。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为高峰,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约80%可出现生理性黄疸,于生后3~5天出现,程度较足月儿重,可延长到2~4周方消退。这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早产儿黄疸症状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果早产儿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皮肤发黄较重的地方用手指按压皮肤2秒钟,手指离开后,在手指按压的地方皮肤呈桔黄色,则宝宝得的是病理性黄疸。出现病理性黄疸时早产儿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还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黄色。并且黄疸现象在生后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患有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应及时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早产儿黄疸的特点

  早产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血清胆红素浓度最高不超过220. 6μmol/ L(12. 9 mg/ L),7—10天消退,早产儿略迟,黄疸较重,胆红素最高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2—3周消退。

  早产儿比足月儿黄疸出现较早,程度较高,持续时间更长,应对血清胆红素持续在高水平,时间较长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监测和干预。

早产儿黄疸症状

图片来源于华盖

▼早产儿黄疸的治疗

  1.光疗

  优点:光疗效果优良,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毒副作用也较小,是现如今针对新生儿进行黄疸治疗,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采取光疗措施,可以利用的设备有很多,比如说蓝光箱、冷光源蓝光床、蓝光毯等等。

  注意:光疗的疗法适用的病症只有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对于胎龄在三十周以下、出生体重很轻的新生儿,建议采取预防性光疗的措施。

  2.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将人体血液内会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胆红素、致敏红细胞、抗体等)换出,从而使人体内的胆红素指数降低。此外,换血疗法还可以起到纠正贫血、预防心力衰竭等作用,是现如今对核黄疸防治最为有效的措施,换血的指征:血清胆红素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

  3.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

  如果早产儿存在诱发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需要针对孩子的病症进行治疗。

  具体疗法:酶诱导剂:鲁米那5-10mg/Kg/日,分两至三次服用。尼克刹米0.1每天三次。

  (2)输入白蛋白或是新鲜血浆

  具体疗法:白蛋白1g/Kg/日,静脉输入或输入血浆二十五至三十毫升,每天一至两次(一克的白蛋白可以与十六克的胆红素相结合)。

关键字:早产儿黄疸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