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 乙肝疫苗项目:医改六项公卫项目正式启动

乙肝疫苗项目:医改六项公卫项目正式启动

时间:2016-07-28 08:49 作者:qpxadmin 点击:
导读: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近期重点工作,2009年先期启动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是涉及面广,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将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及家庭,是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近期重点工作,2009年先期启动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是涉及面广,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将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及家庭,是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


图片来源于华盖

  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

  一是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2009年全国需接种2330万人,占应接种人群的31%。

  二三四五六项略。

  从第一个项目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十分关注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疫苗等方面。下面小编将为您补充一下乙肝疫苗接种的常识。

  乙肝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占人口的10%,已成为世界上的乙肝大国。全国约3000万慢性肝炎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部分患者还在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每年为此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达500亿元人民币。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源性乙肝疫苗:此疫苗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故称血源性乙肝疫苗。它的制备步骤大致是:采用高滴度HBsAg阳性携带者血液,分离出血浆并除去其中有感染的HBV颗粒后,再将HBsAg予以浓缩与纯化,充分灭活,以消灭其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已知病毒和消除HBsAg表面可能存在的全部宿主蛋白,然后添加佐剂及防腐剂而成。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每一阶段均取样做无菌试验、热源试验及动物安全试验等,以检查疫苗中有无其他病原体及血液中的抗原物质。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均已获得解决,但尚有一些缺点:① 为防止可能存在的某些病原体在制备过程中逃避灭活,采用了严格、复杂且费时的物理与化学方法纯化HBsAg抗原与灭活措施,使制备成本提高而疫苗产量不高;②随着乙肝疫苗长期而广泛的使用,无症状HBsAg携带的数目势必逐渐 减少,最终将难以再用他们的血液制备疫苗。

  (2)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目前多用酵母基因的重组疫苗。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应答特点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本相似,且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尽管它含酵母蛋白不超过1%,但对其产生变态反应的担忧尚未完全排除。

  (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疫苗怎么打?

  乙肝疫苗的注射方式:基础免疫为打3次每次一针,以后假如再打加强针则一针就可。重点应用人群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这种方案称为0、1、6方案;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免费接种,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对于小孩,一般入托前还要再做两对半检查,看有无抗体,如果没有抗体就要再打一次加强针。


图片来源于华盖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1)注射前必须将安瓶内的疫苗摇匀,变成透明乳白色。

  (2)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

  (3)接种时间: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越早越好。如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预防效果降低。

  (4)接种者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

  打了乙肝疫苗是不是就能保证不患乙肝呢?

  首先要看是否成功产生抗体;任何疫苗的成功率都不是100%的,这主要是人们存在个体差异的缘故,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话,如果此人属抗体产生较晚,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但有的人对乙肝疫苗不敏感,我们给其打两组疫苗都不会产生抗体(正常人基础免疫打一组),这就没有办法通过疫苗免疫;一般而言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

  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不一定都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足量抗体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滴度要在1:10以上。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3~5年,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然存在。

  注射后有什么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打了乙肝疫苗后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至今尚未见有关于注射后引起严重副作用的现象,只有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与一般疫苗接种大致相仿的轻微反应,多在1-3天内不治自愈。

  打了疫苗就无忧吗?

  目前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通过唾沫等体液传播的概率比较低;而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关键,乙肝病毒的感染者大部分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所以我们目前对所有新生儿全部免费打疫苗。她说,因为乙肝病毒不会在空气中传播,工作、交谈、一起进餐不会被传染,乙肝患者可以与别人接触,只要日常生活用品与他人分开,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可能含有病毒,应采用公筷、分食,注射疫苗后也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平均约10%(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亿人),全国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60%(约有6亿多人已被乙肝病毒感染过)。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制剂,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我国乙型肝炎接种的关键人群是新生儿,所有的新生儿都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所以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

  由于幼婴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一旦乙肝病毒人侵,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攻击,而且能继续增殖形成克隆,向肝癌方向分化。说明预防母婴间乙肝病毒的传播非常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当前国内外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是: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参与乙肝疫苗的结合使用。

  (1)HBIG的被动免疫预防:乙肝表面抗体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性抗体。采用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人血液制备成乙肝免疫球蛋白,给新生儿或幼婴注射,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性保护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可中和人侵的病毒,清除病毒,使新生儿免受感染。每毫升含200单位以上者可称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但目前国内生产的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每毫升内多数只含100单位;因此计算用量时应按每公斤体重注用0.075毫升~0.2毫升推算。

  (2)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预防:目前有血源性乙肝疫苗、乙肝多肽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等。1986年以来我国生产的血源性乙肝疫苗的效果与美、法、日制品比较,生物效价、安全性、阻断效果均相仿,而费用要比进口疫苗价廉得多。目前国产的乙肝疫苗已实现了高免疫源性、高纯度、优质高产,质量已达国际水平。

  研究发现,人体肝细胞用乙肝病毒感染后3日,就能在细胞核内检出乙肝核心抗原。而单剂量乙肝疫苗注射需4日后循环抗体才迅速生长。因此单用乙肝疫苗时,在人工自动免疫建立之前,如已经入侵的乙肝病毒就可能在肝细胞内建立了繁殖的基地。所以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同时乙肝e抗原阳性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应及时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被动阻断的基础上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就可减少乙肝病毒提前“着陆”的可能性。

  出生后48小时内注用HBIG,与乙肝疫苗0、1、6方案(出生时、生后1月、6月各注射l次)结合至少可使70%~ 90%的婴儿免受其母体乙肝病毒的侵害。

  HBV进入血液的主要途径: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

  ①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关键字:疫苗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