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 积极预防做好接种工作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 积极预防做好接种工作

时间:2016-02-22 08:40 作者:小梅 点击:
导读: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发生率不低的脑损伤。为了减少降低发生几率,孕妇要积极做好检查预防工作。那么新生儿颅内出血如何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怎样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发生率不低的脑损伤。为了减少降低发生几率,孕妇要积极做好检查预防工作。那么新生儿颅内出血如何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怎样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  积极预防做好接种工作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

  当孩子表现出以上的一些症状时,家长都需注意孩子是否发生了颅内出血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有相关病史或受过外伤,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颅内感染症状的孩子,家长更需要留心。为保险起见,最好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各种原因的出血都会有一过性蛋白尿、血糖含量高的症状。出血量大的患儿的血象会表现为:贫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细胞压积下降。

  (2)脑脊液检查。

  检查结果呈均匀血性,且红细胞皱缩,前期脑脊液中蛋白和红细胞比例增加,有些患儿白细胞变多,后期脑脊液呈黄色,葡萄糖的比重减少。如此可判断出血部位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

  若结果非血性,就不能判断是否为硬膜下和脑实质出血,而且可能会导致脑疝。此时应当暂停进行腰椎穿刺,考虑其他出血部位的可能性。

  (3)硬膜下穿刺检查。可确诊幕上硬膜下的出血。穿刺后溢出半毫升以上的含有丰富蛋白质的红色或黄色液体就可判断为硬膜下血肿。注意应对前囱门的两侧都进行穿刺,以检查孩子是否两边都有硬膜下血肿。

  (4)病因学检查。了解病人的病史,结合他表现出的症状,分析他的血象和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

   2.其他辅助检查

  (1)颅透照。可以用来检查是否为硬膜下血肿、脑穿通畸形或脑积水。

  (2)头颅超声。此方法是判断脑室内出血的首选。此方法易进行、价格低且无损伤,体重极低的新生儿最好进行此项检查。头颅超声连续记录发生时间、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的信息,为医生的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建议在出生后三天、七天、30天各查1次。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  积极预防做好接种工作
 

  (3)颅脑CT。非创伤性颅内出血首选此项检查。CT是分析脑室内出血的重要依据,凭此可精确分析出血位置、出血量的大小和是否有脑积水,也方便了预后工作的进行。对于检查脑实质出血,上一项和此项措施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于硬膜下、后颅凹、SAH和一些脑实质损害,CT检查更有参考价值。但CT的缺陷是会让孩子收到放射线的影响,所以不能像超声那样实时连续检查。此外,CT在诊断后颅凹硬膜下和小脑出血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优势。

  (4)头颅X线摄片。适用于枕骨分离和颅骨骨折的诊断。

  (5)经颅脑阻抗法。主要用途有测定脑血流速度,探测颅内积液和估量医治成效。

  (6)头围。监管并检测脑室体积变化适用此项。

  (7)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脑血管造影。这两项检查能有效的诊断出血原因和病变位置,脑血管造影还能作为治疗手段。

  (8)脑电图。检测结果为出血侧有局限性慢波灶即说明有脑出血。

      · 诊断

  (1)腰椎穿刺损伤。脑脊液呈血性是此症的症状之一,但它同时也是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出血的早期特征,以及腰椎穿刺损伤的症状,需鉴别开来。

  (2)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呈黄色、长期性(数周到数月)糖量下降(30mg/dl至10mg/dl)和血液中红细胞和蛋白比例上升都是非急性脑室内出血的症状。出血可能会对葡萄糖向脑脊液转运机制造成损伤,从而导致脑脊液中糖量下降。出血会影响到葡萄糖向脑脊液的正常转运,从而可能导致脑脊液的糖量降低。如果脑脊液糖度降低同时,伴有淋巴细胞和蛋白增多的现象,就很难与细菌性脑膜炎相互鉴别。

  (3)缺氧的鉴别。脑性缺氧的症状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肺性缺氧的特征主要是呼吸节奏快、鼻翼煽动和三凹征,供氧后哭叫和青紫症状缓解;心性缺氧的症状为呼吸加深,供氧后青紫也无缓解。

  (4)抽搐病因鉴别。抽搐的原因有许多,例如缺钙、低糖、低镁血症、窒息缺氧后脑水肿、颅内畸形、胆红素脑病等,需要仔细辨别。

  (5)肌张力低下。21三体综合征、MG、先天性肌张力不全症、心型、肌型糖原累积症等有肌张力低下的表现,应区别开来。

关键字:颅内出血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