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育儿知识 » 新生儿 » 新生儿护理 » 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 解析新生儿的“异常”

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 解析新生儿的“异常”

时间:2016-02-21 18:06 作者:小梅 点击:
导读: 宝宝皮肤的真皮及纤维组织较薄,非常幼嫩敏感,而且抵抗干燥环境能力较差。含天然滋润成分的乳液(润肤露)、润肤霜一般含有保湿因子,能有效滋润宝宝的皮肤;润肤油一般含有天然矿物油,能够预防干裂,滋润皮肤的效果更强。新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有哪些?

  宝宝皮肤的真皮及纤维组织较薄,非常幼嫩敏感,而且抵抗干燥环境能力较差。含天然滋润成分的乳液(润肤露)、润肤霜一般含有保湿因子,能有效滋润宝宝的皮肤;润肤油一般含有天然矿物油,能够预防干裂,滋润皮肤的效果更强。新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有哪些?

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 解析新生儿的“异常”
 

■ 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

  新生儿的皮肤同其他器官组织一样,结构尚未发育完全,不具备成人皮肤的许多功能,至少还需3年的时间才可发育得和大人一样。因此新生儿的皮肤经常会出现一些现象。对于看上去怪怪的新生儿皮肤问题,新妈妈们往往会显得又惊又慌,不知道宝宝这是怎么了!其实,宝宝出现的这些变化,大多是暂时性生理变化,妈妈不必惊慌,应该恰当应对和护理。

  新生儿生理性脱皮现象:新生儿出生两周左右,出现脱皮现象。好好的宝宝,一夜之间稚嫩的皮肤开始爆皮,紧接着就开始脱皮,漂亮的宝宝好像涂了一层浆糊,干裂开来。这是新生儿皮肤的新陈代谢,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出生时附着在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随着上皮细胞的脱落而脱落,这就形成了新生儿生理性脱皮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

  新生儿的皮肤变色:刚出生的宝宝,真可以称为变色龙”:新生儿变动体位,皮肤颜色出现界线分明的不同变化,这就是医学上称的皮肤变色。

  新生儿的局部青紫: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新生儿的皮肤红斑:新生儿出生头几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红斑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新生儿有不适感,但一般几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过一周。有的新生儿出现红斑时,还伴有脱皮的现象。

  新生儿的各种胎痣: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胎记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大多数胎记都无所谓,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

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 解析新生儿的“异常”
 

■ 新生儿的“异常”

  出生到生后1周

  1、头皮血肿:出生后第2天或第3天,有时会发现在婴儿头顶偏左或偏右有个肿包,触摸时有暄乎乎的感觉,按压也不至使婴儿哭闹,似乎无痛感,二三天后也没什么变化。医生会告诉你这是头皮血肿,不需管它。

  2、吐奶:出生后1-2天,有的婴儿把开始吃进去的奶吐出来。此时,如果尚未排出胎便,可使人担心是否肠道的某处发生了梗阻。但如果排出了胎便,腹部也无异常肿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可耐心等待。

  3、呕吐物中带血:出生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婴儿吐奶,呕吐物中夹有鲜红的血丝,同时大便呈黑色,好象煮熟的紫菜一样时(血液通过肠道时就总是变成这种颜色),这就是新生儿出血症或者叫新生儿黑粪症。这是由于婴儿的血液不易凝固而引起的,与维生素K不足有关。近年来这种病迅速减少,这可能是为了预防,产科医生让母亲在生产前服用维生素K的缘故。治疗也是使用维生素K,几天就可治愈,病程很普通。

  4、唇裂与腭裂:当母亲看到所生的婴儿上唇裂开,肯定会大吃一惊。再仔细观察,发现不仅是上唇,连口腔内的部分上腭也有裂口时,母亲几乎就会绝望。此时,孩子的父亲应沉得住气,耐心安慰母亲。如为单纯唇裂,术后可几乎不留瘢痕。腭裂在刚开始吃奶时可能费点劲,大多可恢复正常。应记住这两种病仅靠1次手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进行多次才能完成。

  5、痣:新生儿长痣形态各有不同,不同的痣有着不一样的处理手段。

  6、耳部畸形:先天性就没有耳垂或外耳道,即使有,形状亦有不同,称为耳部的畸形。婴儿出生后有时可发现耳部有畸形。此时,最要紧的是检查一下外耳道是否存在,如两侧外耳道均不通,则听不到声音。若不尽早治疗,恢复听力,可变成聋哑,智力落后。

关键字:皮肤生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