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业界资讯 » 又到儿童手足口病高发期 如何让孩子“不中招”(2)

又到儿童手足口病高发期 如何让孩子“不中招”(2)

时间:2016-11-25 10:38 作者:小波 点击:
导读:根据近年来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每年4-7月和10-12月为上海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其中夏季高峰4-7月为主要流行季节。最近的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忽上忽下,不少病毒开始兴风作浪。记者了解到,近日,儿童手足口病开始接二连三出现在幼儿机构。

  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日常用品怎样消毒?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延伸 · 阅读

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的症状

▎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

  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的症状

  儿童手足口病时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疾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到5天。爸妈们需及时发现宝宝的手足口病,及时治疗。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季,爸妈们要注意在手足口病高发期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儿童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除此之外,空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能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的症状

  宝宝卫生监护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帮宝宝洗手,必要时可以帮宝宝换上干净的衣服,不要给宝宝吃生冷食品;宝宝用品要定时清洗,充分消毒;每次用餐后,用温开水帮宝宝漱口;病毒高发期不要带宝宝到人流密集地方,如果要出门,需要帮宝宝带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营造舒适的家庭环境

  注意家中的空气流通,给宝宝营造一个干净的家庭环境衣服要置于阳光下暴晒,衣物要经常更换,不要给细菌病毒的滋生创造条件;定时为宝宝用品,家里的餐具,桌椅等消毒;爸妈们清理宝宝的粪便后,要做好消毒处理,由于爸妈们也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染源,所以爸妈们要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通风

  幼儿园要保持良好通风,对玩具和餐具进行消毒,保持课堂环境清洁,卫生;老师们多教育宝宝勤洗手,正确洗手以及多运动;幼儿园进行晨检,发现有可疑患儿时,及时通知家长,送院治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