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当前位置:起跑线 » 新闻 » 热点事件 » 孩童起诉超市售假被驳回 法院认为超出其认知能力

孩童起诉超市售假被驳回 法院认为超出其认知能力

时间:2016-11-22 14:53 作者:小波 点击:
导读:11岁小朋友奇奇到法院起诉超市要求“退一赔十”,委托代理人是他的爷爷。昨日,江苏高院公布了这起特殊的未成年人打假案例,法院认为,这种典型的“知假买假”行为,超出了一个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最终裁定驳回起诉。

  11岁小朋友奇奇到法院起诉超市要求“退一赔十”,委托代理人是他的爷爷。昨日,江苏高院公布了这起特殊的未成年人打假案例,法院认为,这种典型的“知假买假”行为,超出了一个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最终裁定驳回起诉。

  起诉某购物广场的11岁小朋友奇奇,委托代理人是爷爷孙某。奇奇诉称,今年3月7日,他跟着奶奶到某购物广场,分两次进入超市购买了11罐某品牌酱料,总价236.8元是用自己压岁钱付的,买的东西准备送给外婆。购买后发现食品外包装上缺少生产日期、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者名称及地址、保质期、标准代号等标签,违反《食品安全法》关于预包装食品的强制性规定,要求某购物广场“退一赔十”。奇奇还提供了盖有某购物广场发票专用章的购物小票两张及11罐酱料。

  购物广场称,涉案食品为散装食品,为了方便客户购买和防止部分顾客随意食用,才要求供应商装入塑料罐内出售,商品质量本身没有问题。原告家人多次购买该商品,未打开食用即进行索赔,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购买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江苏吴中法院审理查明,2016年3月,原告奇奇的母亲、祖母均在被告处购买了与本案相同的食品,并向法院分别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委托代理人均为孙某,法院判决支持了两人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后认为,首先,原告奇奇代理人孙某提供的购物小票不能证明奇奇为涉案食品的购买者;其次,原告奇奇年仅11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短时间内先后两次进入超市购买11罐涉案食品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符。

  奇奇的家人在相近时间段内多次至被告处购买相同食品,并先后提起诉讼主张高额赔偿,这是典型的以索赔为目的的“知假买假”行为,显然也超出了一个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案件所涉的购物行为难以认定系由原告奇奇实施。

  法院认为,原告奇奇并非涉案食品的真正消费者,不符合起诉条件。据此,法院裁定驳回奇奇的起诉。

  法官认为,对于食品、药品领域的“知假买假者”主张惩罚性赔偿的,虽然其主观上存在牟利的动机,但从有利于净化市场、打击违法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目前对于“知假买假者”的身份界定,原则上适当予以放宽。但在民事诉讼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诉讼参加人不能为达到获利目的而滥用诉讼权利、作出不实陈述。

相关 · 新闻

▎晋江打假:假冒彪马品牌童鞋窝点被端

  市场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真是数不胜数,被端的假冒窝点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只有积极地开展“打假”行动,才能减少假冒商品在市场横行,才能使商标所有人的权益得到有力的保障,当然,也离不开商标所有人的积极维权。福建晋江市最近就开展了“打假”行动,4月7日下午就成功端掉了一个涉案近5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彪马”商标商品的窝点。

  晋江市公安局新塘派出所接到市民举报:在晋江市陈埭镇江头村某民房内有人在制作、出售假冒彪马品牌的童鞋。随后,民警开始调查,掌握证据后,对犯罪嫌疑人丁某进行抓获,共查获2880双假冒彪马注册商标的童鞋,涉案价值近五十万元。丁某对自己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依照我国《刑法》,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要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于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虽然本案还没有终结,但丁某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到应有的惩罚。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经国家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所以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伪造,冒用其商标,进行加工,销售产品,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关键字:起诉,打假

内容导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