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低血压真正的理解不多,只知道这是一种病,得治。其实,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正常血压的变异范围很大随年龄、体质、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
绝大多数低血压患者在临床上并无任何不适,或仅有头晕困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出现以脑供血不足为主的临床症状,如头晕、眼黑、肢软,甚至可能出现晕厥或休克。但在实际临床上有好多人的血压不到90-60的,只要是没有上述所说的症状都不能诊断为低血压哦,所以,不必过于担心哦!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事出必有因。低血压也是如此哦,病出必有因。那么,你对于产生低血压的原因是什么有多少的了解呢?一起跟着妈网百科看下来吧!
原因一: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这种情况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大的,特别是老人家,宁愿低一点。
原因二:病理性低血压病
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带有症状的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低血压,有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及时治疗了。表现为继发性低血压病,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的低血压。